小小菜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惰性气体消耗速度在正常范围。”
……
电推进技术研发组的成员早已各就各位,每人守着几块光屏,紧盯着上面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读数,每隔一段时间将运转情况大声读出。王志伟巡视了一番,欣喜地发现电推进引擎的首次试车有一个非常顺利的开端。
过去的一个多月,他得到的惊喜已经足够多:向老板的汇报会结束之后,项目研发组得到了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团队成员也拿到了丰厚的奖金,士气高昂;随后,老板拿过来一个数据模型,据说是可以模拟电推进引擎的推力增强曲线,本来他还将信将疑,没想到在更换了几处关键节点的基础材料后,实验数据竟然和数模的模拟值逐步接近,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就拿下了之前大半年的成绩,推力在已有基础上又提升了几十倍,单引擎推力接近了一百吨!远超预期!更大的惊喜则是项目组这边刚完成引擎系统的设计和架构细节,园区内的智能生产车间就开始制造实样,然后今天已经进入了试车阶段。
实际上,他对公司在后山区神不知鬼不觉地,建了个规格如此高的测试车间都还没完全回过神。在美国的时候,他也曾跟着导师使用过几家大型工业集团的试车台,对此有所了解:像发动机引擎测试需要的常规配套仪器,有好几种都需要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要求进行提前的定制化采购,周期动辄就是3-6个月。也就是说,在电推力系统的研究项目还没有什么进展,甚至可能项目还没有启动的时候,公司就已经着手进行了配套设施的建设。
若不是有眼前实打实的成绩,真不知道该说是高瞻远瞩,还是好高骛远。想来想去,恐怕只能归结于公司对所储备的技术基础有信心。不过的确是给力,研发组的同事有时候闲暇时聊上几句,也会提到这个话题。
赞同者比较多的一种看法是公司在外面肯定还有一个精英研发团队,偏向于理论研究路线,否则这种含金量十足的前沿项目,技术框架和方向都已经确定,缺的只是试验和材料选择方案,想单纯靠钱去买根本是不可能的。暂且不提几个航天大国对此类敏感技术的严格管制,能够研究出这种技术的团队,就算经费有缺口,应该也很容易找到赞助。当然,这种说法也有逻辑不通的地方,被持不同看法的研究员吐槽。但是,越是没法得到一致认可的解释,越是让大家对公司有神秘感,还有莫名的期待感。
当然,这些话题和八卦也只能是同个项目组成员之间偶尔进行,每个人都签订了严密的保密协议,对外片语只言都不能涉及保密内容。实际上,就算同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和所负责的部分,接触的科技资料也有所不同。公司为此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蓝本来自军方的保密制度,这方面国内的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