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里,家中唯一能继续上学的就是年幼的何勉。回到村中学后,他游刃有余了很多。成绩恢复如前,依旧是天之骄子。但那时侯的师资条件也十分有限,老师们都只有初中毕业,又怎么能教出高考中榜的好苗子。这些道理都是何勉经历数十年人海浮沉后回忆起自已的青春时光,才懊悔顿悟出来的。然后悔晚矣。
学校的饭菜简直让人难以下咽,食堂每顿饭都是馒头和咸菜,几乎见不到一点油星儿。何勉正处于长身L的阶段,却连基本的营养都无法保证,最终导致他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而那时,何乙娇已经加入了生产队的妇女大队,并被派往学校附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工程队提供午餐,虽然菜品简单,但至少会有一些油水,这比起学校食堂的伙食来说要好得多。
何乙娇心疼弟弟,便每天中午打好自已的饭菜送去学校给何勉,换何勉的馒头咸菜给自已吃,这一送就是三年。
一九七八年春,姐夫谢玉宽升迁,分派到隔壁市的安定农场担任派出所所长。大姐何一妍随着谢玉宽举家搬迁到安定农场生活。大姐终于离开了那处四面漏风的房子,搬进了派出所分配的宿舍楼。为了安顿家属,上级还给何一妍安排了工作,在安定农场幼儿园上班。大姐何一妍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只是距离打破了大姐接济娘家的惯例,纵使何一妍有继续帮扶娘家的心思,也是鞭长莫及。何一妍还是顾着弟弟妹妹们,会时不时给家里寄粮票,农忙时还专门请假回娘家帮工,她很焦虑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担心弟弟们的前程。
当时安定农场正在搞大开荒运动,人手不够,到全省各地去招工。老大何励二十岁时,恰逢安定农场到老家这边招人,姐夫谢玉宽提前给父亲母亲打了招呼,让老大何励坐上了去往安定农场的大卡车,随着人流去往安定农场扎根。
在谢玉宽的安排下,何励进了安定农场的基建队,跟着老师傅学电工,也算是学个手艺,工作也比在老家开荒轻松的多。学徒工人当时没有独立的宿舍,何励跟着姐姐姐夫住在警察局的家属楼里,一日三餐除了工作时基建队偶尔管的饭,剩余的都由何一妍包揽。
甚至为了何励的前程计,谢玉宽把何励的户口从老家移到了安定农场,并入了他们这个两人的小家庭。后来何励结婚生子,一家人的户口都并入了何一妍谢玉宽家里,他们在通一户口本的时间,长达三十余年。
何励离家前往安定农场,开启了何一妍和谢玉宽帮扶弟弟妹妹的第一棒。接下来的十数年,二人尽自已的全部能力,陆陆续续把所有的弟弟妹妹拉出农村,走向更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