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戍兵就不同了。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论到戍兵的期限,却只有三天。这又是沿袭旧习惯。封建时代国家规模小,方百里便算大国了。如是则由中央到边疆,最远也不过五十里。要到边疆戍守,只要半天路程。若在边三天,前后共不过五天就回i了。这在封建时代,戍边不是件苦事,随身带着五天干粮便够。
但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以后,似乎没注意到这问题,还叫老百姓戍边三天。由会稽(江苏),到渔阳(热河),在政府说i,还只要你服役三天,这是从i的旧传统。可是路途往返,就得半年以上,衣装粮食要自己带。
到了汉代就变了,戍边还只是三天,可是你可以不去,只要一天出一百个钱,三天三百钱,交给政府,便可免戍。有一百个人不去,应该是三百天的免戍费,由政府把i另雇一人肯去的,一去便要他服三百天的戍役。他也得了这一笔钱,不仅足够在边用度,并且还可留一点安家,这是一种变通办法。
汉郡长官有太守,有都尉,犹如中央有丞相又有太尉一般。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都尉氏地方军事首领。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凡属壮丁,每年秋天都要集合操演一次,这是一个大检阅,名为都试,为期一月,期满回乡。国家有事,临时召集,这是一种国民兵。各地方并就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如车骑(骑兵和车兵)楼船(水师与海军)材官(步兵)之类。
中国地大人众,虽说分区训练各别的兵种,但每年一个月的操练是不够的。中央南北卫,像是常备军,实际上,时期也只一年,数额也仅有七八万人。结果全国皆兵,并不够用。遇到打仗,各地调遣,如会稽吴楚,远赴渔阳上谷,也不方便。所以全国皆兵制,在汉朝论,一则军队数量太多,调动不方便,二则训练太简略,难以提高战斗力。
我将自己的想法跟皇帝说了,最后说:“有鉴于我朝军力过于分散,且兵役期过短,臣建议陛下在南军北军之外,另外建立一支专门用于对战匈奴的常备军,比如雁门、代郡等地驻兵,都可入常备军编制,可分地训练。
最重要的是,军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常备军服兵役的时间要延长,可以三年为限。而编入常备军中服役者,由朝廷拨发一定的饷银,使其无后顾之忧。
此外,对匈奴作战是机动作战,骑兵是重中之重,因此所建常备军当以骑兵为主。骑具和弩、弓铠甲等骑兵装备,也必须改良。臣昨夜虽然写不出策论,倒是研究出一件能令骑兵战斗力增强的的骑具。”
偷瞄一眼武帝,见他正听得出神,程不识将军也似极有兴趣的样子,出言问道:“不知刘大人所说的骑具又是何物?”
我从宽大的衣袖里拿出连夜画出的图帛,呈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