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二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程启明拍拍他的肩膀,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谢隐舟鼓起勇气直视程启明,"教授,我一直很尊重您的学术态度,但今天我很好奇,您为何突然对我叔叔的研究方法感兴趣?"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张雨晴的眼睛警觉地在两人之间来回。程启明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因为科学有时会面临极限,隐舟。"他声音低沉,带着谢隐舟从未听过的沉重,"十年前,你父母在青城山的事故,官方报告称是山L滑坡,但滑坡的成因却无法用当时的地质学模型完全解释。你父亲的预警模型其实识别了部分风险,但当时的监测技术无法捕捉深层地壳中的瞬时应力变化。如今,我们有了更精密的仪器和更多元化的理论支撑,或许能避免悲剧重演。"
谢隐舟的心跳瞬间加速,手心渗出冷汗。父母的意外,始终是他心中的伤痛。十年来,他试图用科学解释那场悲剧,却始终找不到合理的答案。那场山L滑坡来得太过突然,连父亲这样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都未能预见...
"你父亲很有才华,他曾经在传统科学理论外寻找灵感,研究一些不被主流接受的概念。也许正是这种开放心态让他取得了突破性发现。"程启明的话中有深意,"好好考虑,隐舟。科学进步不仅依赖严谨方法,也需要开放思想,有时侯我们需要站在不通角度审视问题。"
两人离开后,谢隐舟瘫坐在椅中,思绪万千。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他苦心经营的科学世界与那些暂时无法完全解释的现象;父母的意外与祖父的教诲;反复出现的偏头痛与水流异常...这些碎片似乎指向某个他尚未完全理解的科学问题。
他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尘封已久的笔记本。是祖父一直视如珍宝的《谢氏观气真传》。这本手绘的线装书装帧古朴,纸页泛黄,上面密布着谢家祖先记录的观气方法与经验。多年来,他将这本笔记视为家族传统的象征,内含的观察技巧可能蕴含着前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认知。翻开扉页,一行古朴的小楷映入眼帘:
"水为命脉,气为根本,谢氏后人,当明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