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集体农庄的成功推行和民众对集体农庄的低抵触情绪证明了苏咏霖对大环境的改良成功了,也证明了明政权运转的成功。
这是大方向。
而小方向上,农民们更多开始在意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是生存危机,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这是农民开始具备长远眼光的预兆。
苏咏霖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说到底,农业集体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工农业剪刀差,通过这种剪刀差来为工业发展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以帮助国家实现工业化。
后发国家因为失去了早期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红利,无法通过吃别人来进行原始积累,想要后发制人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只有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进行。
集体农庄比农民个体户好就好在使得政府的税收对象从数千万的农民个体转变为了十数万的集体农庄,大大增强了政府的税收效率,降低了税收成本,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工农业的剪刀差,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这对于国家发展工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代价就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只能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
然而在苏咏霖这里,对这种原始积累的需求其实并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