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寡头koe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日贸易到底有多赚钱?绝对颠覆普通人的想象。但是不同时期的贸易额和归属双方的利润净值完全不再一个数量级上面。
以隋唐时期的日本开化期为例,日本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基本都是土特产,比如珍珠、黄金、白银、铜锭、硫磺、硝石、玳瑁、珊瑚、奴婢等。贸易量也少的感人,一年的贸易量估计都装不满现代的一艘万吨散装货轮。
到了明代,随着技术扩散和日本产能的提高,增加了折扇、刀剑、漆器、清酒、工艺陶器、海鲜干货等。而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东西就多了,大宗商品就有笔墨纸砚等文具、毛棉麻纺织品、丝绸、瓷器、茶叶、油料、食盐、大米、蔗糖、染料等,少量但是昂贵的吸金货也有珠宝、螺钿工艺品、书画、锦缎刺绣、香料、钱币等。
可以说,封建时代任何一个亚洲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利润都比不上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利润。单品利润高的没有规模,规模大的利润却低。以最简单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银钱兑换贸易为例,清代美洲白银进入东亚之前,中国的金银比价大概维持在一比八到十,通常是十,而日本因为黄金产量更高,长期维持在一比四到五之间,也就是说,任何中国商人拿着白银到日本换成黄金回国就能获得100%的暴利。
铜钱贸易就更夸张了,日本因为技术落后,铸钱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劣质铸钱泛滥,一枚完好的中国方孔圆形铜钱都能在日本当做四到十枚日本钱使用,在贸易中吃亏的总是技术和产能落后的一方,这在千年前就已经被证明是真理了。宋国商人要不是因为看不上日本的产能,早就一拥而上的把日本的物资换空了。
此时的中日两国经济实力对比就和21世纪的美国和葡萄牙之间对比,别说旗鼓相当了,就是大宋一个州(地方行政级别分别是路、州、府、县,相当于现代的省、地级市、县。也就是约等于一个地级市)的gdp也能碾压日本全国。不光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最重要的是人均产值也有巨大的技术和时代差距,按照游戏模型来比较,日本此时仿佛停留在汉代的封建时代初期水平,而大宋已经跑步进入帝国时代后期了。日本到了德川幕府时代可能才算进入帝国时代初期。
因此这种两国之间的贸易简直没有什么重要性,也没有什么规模,对两国朝廷和上层的影响简直可有可无。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光靠高回报高利润的吸引没有什么作用,必须用难以想象的好处才能左右上层的投入。
平清盛在太宰府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但是还没有大到足以倾国,里面的利润还有没有大到足够子孙万世基业的水平。现阶段的贸易规模和利润只能算是平清盛在日本众多财源中比较大的一部分,为了强化这一部分,把它提高到命脉的水平,李令玺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拿出神器--飞剪式帆船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