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信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东叔是湖岸西边周庄村的五保户,大名周仁东,那年遇到我时不过55岁。
用周仁东的话讲,年轻时自已也是十里八村的俊后生,头脑活泛,早年间骑着二八自行车,焊胶桶胶盆、卖针头线脑穿乡入村。
当时的人口流动规模远不如今天,一些村子甚至还没有通电,许多人还基本过着老一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随着春风吹入乡村,一些人的家里开始用上了塑料桶、盆等生活用具。
那个时侯的塑料桶、盆由于技术和原料原因,让的都非常厚实,尤其是那种淘麦子兼顾洗衣服、洗澡的大红胶盆,直径1米5左右,盆壁约有近1厘米厚,整L下来怎么也得有个七八斤重。质量虽好,但经不住日常的频繁使用,边缘或者盆壁容易开裂。到城里新买一个费时费力,不好携带,价格也高。
周仁东爹娘死得早,用老话来讲,就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早早的就立了业。什么业?维修业。
他无拘无束,经常在农闲时到县城赶个集,喝碗烩面,年纪轻轻便成了周庄村唯一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但碍于没有父母荫照,自已又早早的被安上盲流的标记,即便给媒婆许诺了一个离谱的介绍费,但那个时侯保守还是主流,一般的良善人家是决计不敢把姑娘介绍给周仁东的,于是乎东叔二十多岁还没有成家。
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闲汉是特别不受待见的,即便是流浪的叫花子,在村里的道德地位都比懒惰晃荡的闲汉高上一等。周仁东被村头巷尾传来的戳脊梁骨的语言,抓挠的心里不是滋味,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娶媳妇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在父母坟头上磕了头,决心要到外面找找机会。
在县城的那几天里,他不再徘徊于烩面摊,而是一心寻找起了发财的机会。要说这人啊,他一思考,god就会发笑,周仁东真的找到了赚钱的门道。
他观察着街上的店铺,发现私营店铺每天都生意火爆,特别是开在国营供销社旁边的一处焊胶桶胶盆的小店,生意异常,经常忙到很晚。他买了两个馒头揣在怀里,蹲在人家门口暗暗学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