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胡的理论总是清奇,我与万老师总喜欢听。不仅是他聪明,更是因为他年轻。年轻人思考的东西,重点与我们不一样,也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对我们有益。
什么时候,我自觉地站在老人一边了?
“我们三人虽然都是追求真理而来,但为什么进入佛学这个境界,却原因各不相同。大师们说:因地不真,果遭纾曲。我们三人因地不同,也许结果不太一样。”
小胡这个帽子一扣,让我们警醒起来。动机,直接决定着方向。他真敢往上捅词。
“对于万老师来说,也许学佛的目的,只不过是为给自己的哲学思维模式打开境界,这是专业的研究与观察,几十年前,日本有位大师,也做过这种工作。这种工作,虽然在宗教上意义并不是很大,但对世俗的意义,却是非凡的。”
万老师受到这种表扬,有点不好意思。“谈不上境界,能够打个补丁就不错了。对世俗社会,也没什么意义,只是个人爱好。”
“铃木大拙在一百多年前所著禅与念佛的心理基础,几乎在当时的西方哲学与心理学界,引起了轰动。这门东方宗教,居然引起了西方上层精英人士的敬重。虽然他的理论于宗教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巨大的贡献,照我看,还有许多错误。但从传播学来看,影响了世界。要说佛教的普及,或者让社会接受,他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铃木大拙的著作,在学术史上,仅相当于用西方理论体系来分析佛家现象,并且,他本人没有悟道,他所描述的佛学现象,也只是从书上来的。但是,他用了让西方学术界听得懂的话语结构来描述,就让佛教的基本常识,得到了西方的认可。在我们国内佛教界,包括南怀瑾先生,对这个人的研究,是有很多意见的。
但是,这毕竟是影响着佛教传播的人物,是影响着宗教学术研究的人物,也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个学者,能够在学术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标志性作用,那是巨大的成功。
“小胡这样评价我,我不知道是该哭不是该笑。说是哭呢?我读过他的书,照我看,他根本没多少禅的实践基础,所以许多话是错的。如果我错得像他那样离谱,恐怕庙子里的师父要打我了。该笑呢?毕竟,一个搞学术的,在学术圈与宗教圈影响这么大,也是一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算了算了,我觉得,我这种研究,就是站在门外看宝库,见过几种颜色,就宣称自己能画画,是这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