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见过法王如意宝,我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个大人物。可见,这位法师见过世面,有过正规的传承。
“有时候,我们为了改变恶的习气毛病,我们要断恶向善,在向善的过程当中你有没有打破所谓善的概念这种勇气呢?如果没有,那么你无法修行。虽然行善,在外在的缘起上比不行善要好得多,但是这个善已经和真正的佛法没有关系了。”
这种说理推导的方式,就是一种破,但我更想听的,是他立在哪里。有破有立,才有建设性。
“我起初对中国古代的庞居士有点不理解。庞居士是很有钱的,他到处布施,越布施自己家里越有钱,接受他布施的人越来越穷。他就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庞居士遇到一个云游的和尚,这是一位成就者。庞居士以前面所说的事情来问这位成就者这是什么缘故。云游的和尚说:你的慈悲害得别人生起了贪心,以贪心占你的便宜而造业;所以,他们越来越穷,是你害的。”
庞居士,一家四人均成就,这是居士界的标杆与大人物,可光照中国佛教的历史,举这个例子,反映了密教与内地显教,同属一家,同为大乘。
“因为贫穷最根本的因是贪。庞居士是已经开悟的大德,当他想到:原来这些人因为自己这样帮他们的原故他们越来越贪、越来越懒惰,这样的人不能致富,业障消除不了,现世勤劳的因缘也没有他们怎么能富呢!所以,他把所有的家产变卖以后全部沉入江底,没有再做布施。把家产卖的就剩几亩地以后,一家人种地而活。要是按我们的想法,那么多钱不作布施是不慈悲吧?但事实上,庞居士的行为是最慈悲的。这是被汉地大德十分赞叹的一种行为,是禅宗的成就者十分赞叹的一种行为。要是你们具足庞居士那么多的钱财,你们肯定要做所谓的好多好多的事情。”
这个故事,我还没听说过。晚上回去后,找万师兄求证一下。
“所以,我们没想通,是因为我们被慈悲相所迷了。我起初也是想不通的,认为庞居士的行为有些消极吧,应该把钱布施才对呀。可是有个问题:经常需要别人救济的人,这种人不可能致富;他会越来越贫穷,这种现象特别明显,我观察过好多。如果一个人偶尔遇到打击,你帮了一下这种人没事;如果一直老是需要人帮助,这种人最后能饿死。面对这种人的时候佛弟子到底该怎么做?当他遇到生命违缘的时候我们帮一帮;但我们是不能一直帮下去的,因为一直帮下去就是害了他;你一直帮下去是恶而
不是善了。”
任何固有的束缚,都是自我的执着,包括善。这可是很让人震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