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来他所说的,是参禅中对待心境的态度,这不仅作为原则,而且作为戒律和最基本规矩,被他提出来,可见,它的重要程度。
“修行就是你直下去!你就着这个病痛!你的心如如不动。一个妄想都不打,它痛它的,你打你的坐,你念你的咒,你的心还可以接着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死也好,不死也好,哪有什么死不死?这个身体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这个心识也是工具。身、心都是空的,身心都是一种起作用的东西,都是刹那生
灭的东西,没有东西可得。你还打什么妄想?没有东西可想!”
妄想无自性,根本想不出明堂来。与其抱住这无用的、随时变化的东西,不如抛弃它。但我们做不到,我们整天都东想西想,就是晚上在茅篷打坐,思想也一刻都停不下来。
“深入进去你就知道了,修行只有三个字——莫妄想!每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利益众生就不贪不求、尽心尽力。该做什么做什么,这就是祖师讲的“平常心是道”。因为没有什么是非,没有什么人我,没有什么凡圣,也没有什么生死。一切对立的东西都是我们妄想出来的。你只要不打妄想,就是大圆镜智,就是大圆满。心就像虚空一样朗照十方,随缘起一切妙用。这个是佛菩萨的境界。”
这就说大了,不好掌握。完全没有妄想的真实境界,当然是圆满的境界,我们凡夫,怎么做得到呢?
“我们凡夫都是喜欢去打妄想,就是想当然、自以为是。肯定是错的!凡夫就是要分别取舍,他分别的同时,他就执著了。佛菩萨心如明镜,朗照乾坤。佛菩萨那种朗照不是分别。打比方照镜子一样,手放在镜子上,五个手指头都显现出来,他都知道,但是他不分别。他不会取舍,不会去执著的。我们凡夫就自以为是,在到事物的同时,马上就会起所知障!分别了以后,习气马上跟上去,就要贪著、嗔恨,来取舍。”
取舍,是妄想的一种特征。我们总想抓住某个东西,其实什么也没抓住,最后两手一摊,四大分离。
“所知障是最难断的,比烦恼障还难断。所谓的所知障就是观念,自以为是的东西是最难破除的!到一个东西,你就开始臆想——你到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如果你喜欢他,你就会把他往好处想;你要是不喜欢他,你就会把它往坏处想。”
这好像是在说我与万师兄。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老往我们的痛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