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年有人问虚老和尚:观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老和尚说照顾话头,就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反闻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闻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灭就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
我过去看《愣严经》时,也对观音菩萨这个法门留意过,如何操作如何理解,当然超出了我当时的能力。今天,听到这个解释,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
"
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也叫做反闻自性。”
闻与照,都是思想意识的,不是感观的看与听,这个意思,我以前倒是留意到了。
“虚云老和尚还说: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澈见本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工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
心心相印,我们都习惯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思想互动。其实,这是禅宗最古老最神圣的法门,几乎不用文字语言,就能够互相契合,那就是拈花微笑的境界吧?
“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