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他的驱动力是什么?”
“就是结果导向。他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解决生死问题。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最为迫切。他一直以为,以他的身体条件,死亡可能随时到来。为此,必须争分夺秒地解决这个问题,达成那个结果。这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驱动力,最为直接和强大。如果你从钱师兄的行为来看,就很明白。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冲着那个结果去的。只是努力,全力努力,这就达成了另一种状态。”
他又停顿了一下,我却关键起来“赶快,把话说完!”
“专心”万师兄重重地强调了这个词后,继续说到“他才是制心一处的人,只为了解脱生死,别的东西,想都不想,所以得到了消息。他的经历,再次证明了那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从知识优越感来说,钱师兄肯定比我们更为优越。他不是排除了优越感,是他从来就没有过。我们对知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用来储存知识点的,文科生用得比较多。第二个部分,是用来分析整理知识的思维能力,是用来处理知识的。
所以,平时我们有个说法,叫“文科生占内存,理科生烧主板”,对两者学习的差异说得比较形象。
而钱师兄,他在学佛时,根本就没有用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因为他知道,他所从事的修行专业,自己以前的知识根本就用不上。那么,他就回到学习知识最原始的目的去了解决问题。
人类文明,大家总认为是从有文字开始。这是历史与考古学上的权威结论。但是,不要忘了,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与进步中,最大多数知识的积累与取得,那时候是没有文字的。况且,有文字又怎么样?古代已经死去的文字,也有很多。包括国学大师季羡林,他所认识的文字,都已经无人使用了。如果没有他这种人把那些文字翻译出来,这种记录在文字上的文明,对今天,又有什么作用呢?
文字记载文明成果内容宏大,但绝对不是文明成果的全部。我们都忽视了这一点,把读书错当成取得知识与进步的唯一途径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王班长到了非洲,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他在部队学会了种菜。毕竟,当时我们部队,连队都是有菜地,农副业生产,就是养猪种菜。这种根本没有在书上学过的知识,只是跟着老兵们干多了,也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