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点,关于思维层次问题。所有思维,有两个基点,第一个基点,是根据观察事实而来,第二点,要可以描述。根本我前面的观点,我们观察所有事实,如果都是以经验的有色眼镜来看的话,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至少说是失真的。从可描述的话来讲,我们都听说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不仅是不可言说,更是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东西,怎么可以用提升思维的层次这个办法,来得到解决呢?
第四点,关于膜的假设,这也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假设,圣人看到的世界,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也就没有膜内与膜外。举例,在佛陀与阿难的辩论中,讨论心在身体内还是在身体外的辩论,正好可以借鉴。
我们关于佛的境界,或者说真如的境界,在所有佛经里,都没有具体的描述,因为它是不可以描述的。纵观整个佛经里所说,主要是两个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是证明,所有的说法,都不是佛的境界。证明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的,或者说,佛的境界,不是个东西,至少,不是个我们可以说出来的东西。
这种结论又不是断灭,它又反复说,终极真理是存在的,那它存在于哪里呢?以什么方式存在呢?只有到了的人,才自已明白。没有到过的人,就像你跟瞎子形容万花筒的颜色一样,永远说不清楚。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说明,要抵达这个境界的办法,这个道,相当于道路的道。所以,佛经所有内容,只不过是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与办法,而不告诉你结论。
想从结论上来否定佛教,是做不到的。虽然,我也想否定它,毕竟,如果我有本事证明它错了,我自己也就成了一大圣人。古往今来如此之多的人,在这错误的路上浪费生命,我纠正过来,这是多么大的贡献?
相信,想批驳它的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是,哪个又成功了呢?
等天亮后我准备才发给小胡。结果写完时,一扭头,窗外已经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