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方孝孺呆住了,沉默了一会,目光变得冷峻:“先生请说,当如何比?”
道衍铿锵有力,却又内敛的说道:“你来辅佐太子,而我追随燕王,且看二十年后,谁来逐鹿中原,谁来问鼎九州?”
方孝孺如晴天霹雳一般被震撼了,拍案而起:“大胆,先生,你这是造反。”道衍继续轻飘飘的说:“方施主,少年英雄,饱读诗书,自然知道当今皇上分封诸王,他日必遭兵祸,你我都无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既然无法避免,不如就让这一天早点到来,让你我快速的抚平这大明的隐创,不再留于后人,岂不更好?”
方孝孺沉默了,他发现在道衍面前,一切所谓的世俗纲常都无法圈束他,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人,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自己就像是一个透明人,你所有的虚假之态,都会被揭露无疑。方孝孺也感到自己身上带着一套枷锁,他想卸掉,却又无能为力。最终方孝孺欣然答应了道衍这二十年之约,这一年是洪武十五年,二十年后的建文四年,靖难之役以朱棣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方孝孺不愧是正人君子,也不负正学先生的称号,他并没有向朱元璋,也没有向朱标,朱允炆检举过道衍,他一直在等待这一场以天下为大棋局对弈较量的到来。多年来,两人还一直保持书信往来,不过一直都是用的化名,方孝孺用希古,道衍唤作逃虚子。
后来形势对朝廷军愈发的不利,方孝孺写下了《昭衍集》一书,以备后来者重新举兵的军饷之用,其中还隐藏着建文帝的藏身之所。道衍和方孝孺还曾书信约定,不论双方哪一方获胜,务必要保护对方的主公不受损伤,以全君臣之道。
当年的建文帝实则是无法逃脱的,因为金陵城已经被围的如铁桶一般,况且宫里还有朱棣的内应,断然是跑不出去的。可朱棣忽视了一个问题,他最信任的郑和,才是护送朱允炆逃离的真正的始作俑者。因为朝廷的眼线,都是郑和安插的。方孝孺等人暗挖隧道之举,自然躲不过郑和的眼睛,但他隐而不报,还把眼线中的知情者,在攻城之际全部杀光,朱允炆这才有惊无险的逃脱。
郑和所做的一切,都是道衍一手策划的,身为道衍的高足,郑和对道衍自是万分尊重和顺从。至于郑和为什么敢冒着被朱棣杀头的大罪,在眼皮底下放走朱允炆,是因为道衍给他讲了一个道理。
道衍说道:“如果建文帝跑了,主公最有可能派你天涯海角的去找朱允炆。这样你不是有机会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圣地了吗?至于怎么找,想去哪找,取决于你想让朱允炆跑到哪里?”听到这里,郑和才欣然答应放走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