獠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并没有将他视作完全的侩子手、杀人魔,而是比较善意的猜测这应该是曹操因为急怒攻心,结果做出了不冷静的判断,并从而做下了一些过于偏激的事情,总之一句话,这个徐州大屠杀并不是曹操的意,曹操的性是善良的
当然,这种近乎是为曹操开脱的法,是曹丕的魏国建立之后才盛行于世的,毕竟曹操是魏国的缔造者,可以是整个东汉末至三国初这四十多年间,成就最大的人,天下十三州,曹魏得其十,而且其文学武功均远远超过刘备与孙权,加上当时徐州地区归于曹魏已经三十多年,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和统治者所书写,曹魏的各代皇帝当然不会放任自己的长辈被世人所非议。其实曹操自己不怕被人非议,他是个有担当的人,徐州的事,做下了就是做下了,曹操自己不会对这件事有任何的后悔或者隐瞒,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世人想要议论便让他们议论去吧,只要我最后得到了胜利,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也正是曹操的这种态度,徐州曾经发生大屠杀的事情才没有被后来的曹魏统治者们给湮没,毕竟这件事是曹操自己都承认的,后世子孙就是有千般法,也无法将祖宗的话给推翻,所以这些人也只能是进行掩饰而已。
那么在曹魏建国之前,曹操屠戮徐州这件事是作为曹操罪名之一被东吴和西川极力对外宣传的,曹操被称为曹贼,就是在徐州大屠杀之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是将曹贼这个称谓推广了出去而已。所以,曹操在徐州一战中,割舍掉了自己一世的好名声,在这之后,他也不再去可以获取善名,毕竟杀人狂,大魔头的称谓已经传了开去,曹操可不是总想着立牌坊的人,既然名声臭了,那他就不必再遮遮掩掩,性率性而为,不再需要有所顾忌,所以后来才有了一次又一次基于政治原因的型杀戮的出现,比如诛杀董承集团,诛杀伏皇后家族,为了许都大火,肆意杀戮大臣。
想一想,曹操既然已经为徐州付出了这么多,要是无法收回投资,那他岂不是赔大了父亲算是白死了,这么多的人,也就白杀了,恶名也就白落下了,这种赔的连裤子都剩不下的买卖,曹操实在是难以接受对于益州的强势,曹操没有办法,但也不想轻易妥协,你刘宇不是想借着我的这阵风入主徐州吗我就得破坏你的计划,你不是要跟我讲天理吗什么杀戮过重,有伤天和,什么民众无辜,滥杀不祥,净捡着大帽子往我这脑袋上扣好啊,你拿天理事儿,那我就拿人情做文章我曹操的爹是在你徐州死的吧杀了我爹的,是你陶谦手底下的兵将吧那不就得了,你那些人动手不是你指使的,谁能证明你当时就是好心护送的那些人的根脚如何,你陶谦不知道这么放心大胆的让一个投降没多久的贼寇头子护送重要人物出境,你你没存一点坏心眼,谁信现在张闿那些杀人的人跑了,踪迹不见,我到徐州来找你陶谦的麻烦,难道有错至于在徐州的杀戮,那是一时气愤,到底也是你陶谦的罪过不是
只要紧紧的扣住曹嵩是死在徐州陶谦部下手中这个事实,那曹操为父报仇,征战徐州就始终能够在尽孝的名分上。在古代,忠和孝那就是人们的两个最终的道义目标,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为臣要尽忠,为子要尽孝,只要是在这两个字下做出的行动,在大义上都能够得住脚。曹操的打算就是扣着这个孝字和益州周旋,并将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徐州,曹操心里有数,只要益州的刘宇不能出手干预自己这边的事情,单单是张林在徐州的话,自己徐图良策,早晚还是能把徐州这一战的钱收回来的,所以他现在就是得死死咬住徐州这一战,是自己和陶谦的矛盾,不需牵扯他人
“云封,我父在徐州发生的事情,相信你已经知道的很清楚,我这里也就不再什么了,陶谦老贼指使人杀我老父,此仇不共戴天云封,咱们是故交,是兄弟,别的事情,做哥哥的怎么都会给你,给元瞻一个面子,但这件事乃是家仇,我要是连父仇都报不了,我曹孟德还能算是个人吗父亲为劳半生,为我付出良多,身为人子,若是连父仇都报不了,那天下人都要戳我曹操的脊梁骨”到这里,曹操仿佛是动了真感情一般,用手背抹了抹眼角的泪花。
张林在对面没吱声,这个事情,益州方面知道的的确很清楚,在护送曹嵩的这个事情上,陶谦也确实是有错误,最大的疏漏就是用人不当,曹操的没错,人是你陶谦的部下,品行如何你作为上官能不知道明知道那张闿是个强盗头子,因为无法生存才不得不投降徐州,你把这种人当做亲信部下就不对,让他去护送人可就更不对了,而让他去护送带着几十辆大车财产的曹嵩,那更是错上加错,可以,如果你陶谦没派这个恶性不改的张闿,惨案就不会发生,所以在正主找不到的前提下,你陶谦作为主要领导,就得负起领导责任,人家曹操没有找错人。当然,益州方面之所以会插手徐州的事,主要还是因为曹操杀戮平民的举动,如果曹操真的只是针对陶谦,刘宇也不会去趟浑水的。
正是因为对这些事情知道的很清楚,张林对于曹操打出的这手亲情牌才有些没治,到底,人家为父报仇,那是尽孝道,大汉朝自刘邦以来,就是以孝立国,在忠与孝之间,汉朝历代皇帝还是宣扬以孝为先的多一些,所以尽孝便是尽忠,这种思想在汉朝还是很有市场的,曹操如今就是在这个孝字上做文章,任什么人也不出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