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所未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已经记不清小时喝过老哥家的多少碗热粥了,经不住老哥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吃百家饭长大的东升,实在无法拒绝老哥和其它乡邻们的请求。老哥拿来了五千块钱,又有其它两人趁着夜色悄悄地溜进东升家,要求入伙送来了一万。永旺叔拿出一万,政府摊派给村里的五万贷款也派上了用场,加上自己手头儿上的五万,共十二万多块钱开始收购玉米。
收购玉米前,永旺叔和老哥几个人,带着上等的吃食到铁佛寺上供烧香,下跪磕头祈求菩萨保佑生意顺达平安。寺里庄严肃穆香雾缭绕,寺外的广场上鞭炮齐鸣,东升和永旺的儿子东强各抱着一捆二踢脚开放。下地的过路的和跑玩的孩子们,歇脚围观。
由于价格高一点,附近的村民纷纷把自家多余的粮食送过来。
再远一点,就有本村或近邻村的二道贩子开着三轮车、拖拉机或者驾着小驴车,或父子或夫妻或亲友搭伙,四面出击到附近三五个县收购粮食来卖。没多久,十二万多块钱花完了,建筑队盖房收回的钱,和卖檩条的钱,也是收回一点就拿过来花出去一点。
两个月后快到了年底,铁佛寺广场的玉米堆一天高过一天,已经堆成了小山,高过了铁佛寺。不仅永旺叔连全村上岁数的人们看了,都十分地激动。这情景像生产队又不像生产队,像生产队打粮食分粮食的样子,可生产队又从没有过这么多粮食。要是在当年生产队,这堆玉米够全村上千口人吃上十几年的。
返乡一年三板斧,建房贩木又收粮。可眼前的问题是,得把这十几万成本的粮食卖出去。永旺看着越来越高的粮堆,眉头越皱越深。东升倒是架着个脑袋晃来晃去,吹着口哨没事一般。
经过大都市的洗礼,两个当年的孤儿小叫花儿,再次回到了家乡。
木滨开造太阳能,东升大贩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