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别看钧窑是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知名度颇高,但这里面复杂着呢。
钧窑的历史跨度比较长,基本是从宋到清。
钧窑不是简单一个窑口,它是个窑系。即便是在宋代,也有官窑钧窑和民窑钧窑。宋代之后,钧窑就只有民窑了。钧窑民窑系,即便只拣重要的说,也有十几个窑口,跨及多省。
除了钧窑的复杂性,这件小钵也很特殊,因为它是天青釉的,虽然钧窑的色系很发达,但是天青釉在在钧窑中并不是主力。
实际上,对瓷器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钧窑除了宋代官钧,其他的,在历史上并不受重视。直到清末,地位才突然上来了。有句话叫“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也就是清末民初才有的说法。
钧窑还有个特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工艺良莠不齐。特别是元代,元人尚白,元青花又横空出世,所以钧窑不受待见。
“你能具体说说么?”老者沉默片刻,开了口。
“钧窑的釉,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厚,一个是窑变。因为厚,粘稠,所以烧成后釉面没有开片,而是蚯蚓走泥纹(章末附注)。窑变产生色彩,红紫居多,其实不过是釉料里面的成分决定的,诸如铁能产生青色,铜能产生红色。不过,元代钧窑和宋代钧窑不太一样,宋代钧窑大红大紫,元代却是斑块状居多。”
余耀先是来了一通理论,这些理论,他本来也知道,但实际上,光有理论基本是没用的,因为接下来的才是关键:
“这件小钵,并没有出现红斑,但是隐隐能看出釉中细小的红点,再结合胎质以及宋金元时期钧窑系的不同工艺特点,不光能断代,同时也可以认定:这件小钵,应该是调釉失误,而且施釉过薄。所以严格来说,是一件元代钧窑的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