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假设这起案件真的是由一个《轨迹与诡计》一书的超级粉丝提前破案后犯下,那么特意留下“Moat”这条纸样看似是在致敬那本书的作者,其实是最大败笔。
这本书的犯罪手法其实没什么稀奇,最大的特点就是制造了意外的假象,可如今的模拟犯罪却留下纸条撤去假象,揭晓他杀的真相,给警方留下保护第三个受害者的时间——如果前两个案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段的话,凶手这种行为也可以解释成故意引人瞩目。但前两个案件是在黑泽银从雪山别墅出来后同时被报道的,就证明这两起案件的时间差没有多少。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也可以解释成连续犯下两个案件使得这连环杀人案和《轨迹与诡计》这本书的契合度更高,造成更大的社会轰动。
如果是哗众取宠的凶手取犯罪,黑泽银自然是懒得管,因为凶手的犯罪目的是引起注意这种垃圾欲望,他挑人的话肯定挑有名气的人,但太有名了而且危险度高的死亡记者凶手一般不会不知好歹去挑衅的,他的目标只可能在其他人那里。而这些目标基本上都有警察保护,第三单这个凶手基本是干不成了。
还有一种可能,凶手是把前两个案件当作踏脚石,利用轰动来转移众人的视线,看似把目标定在记者这一职业人身上,其实有其他的算计。比如说,因为平时的目标身边围了很多人,所以不好下手,所以以这种特殊手段来减少目标身边的防御力量。这种情况很容易锁定真正目标,而且要做到出其不意,肯定要在事情闹得轰轰烈烈的情况下出手,黑泽银也不着急。
但是第三种可能性……
意外加犯罪。
由于前两种需要依靠名家名作效应,需要做到基本和《轨迹与诡计》一书一致,既然杀人手法已经做到一致再加上两起案件的敏感事件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没必要多加纸条多此一举,破坏那种神秘感,所以黑泽银更倾向于第三种推测。
这种推测可能性不大,但有这个可能性,黑泽银就准备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