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秦三世子婴之死(下) (第1/3页)
徐运夫徐瑜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劝降书言辞凿凿:“若负隅顽抗,必将两败俱伤。我军虽会折损些许兵力,但对你而言,失去的何止是咸阳的卫军,还有你及皇族上下的身家性命。一旦兵戎相见,胜负几何,想必你心中有数。若你能识时务,举城归降,那便是双赢之局。其一,你的卫队可编入我军,壮大我军声威;其二,待我拿下咸阳,依照楚怀王与诸将‘先入咸阳者王之’的约定,我若成为关中王,定当任命你为丞相,与你一通治理关中大地。”
刘邦使者呈上劝降书时,子婴原本已让好安排,准备开启第二批向陇西的转移。然而,看过劝降书后,他的想法悄然改变。
子婴改变主意,自然有刘邦劝降书中给出的理由。不过,他心中也并非全然相信这些承诺。对他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投降,刘邦的军队便不会再追击他撤往陇西的队伍,如此一来,第一批转移至陇西的部队便能相对安全,或许能为大秦保留一丝复兴的火种。而且,那批部队里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为确保进入陇西部队的安全,子婴在投降前,特意安排亲信快马加鞭,将消息告知姐夫,并叮嘱他把部队分成多个小组,让士兵们扮作战乱中的难民,分批次进入陇西,先隐匿起来,以待来日。
投降那日,子婴以绳索缚身,坐上由白马驾辕的白色马车,身着一袭素白的装束,携带着玉玺、兵符等皇帝御用之物,亲自前往刘邦军前投降。
子婴为何这般举动?表面上,他以绳索绑身,是向刘邦表明投降的决心坚定不移。但在内心深处,他实则是在为大秦亡于自已之手而谢罪。毕竟,他身为秦王仅仅46天,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面对此时已病入膏肓的大秦,也是回天乏术。
他乘坐白车、驾驭白马、身着白衣,那一片素白,宛如送葬的色调。作为大秦的子孙,他以这种方式,为逝去的大秦让最后的送别。
当然,他也料到后人定会唾弃自已——一个堂堂帝王,怎能为了求生如此自辱?但在这生死攸关、大秦将倾的时刻,他已无暇顾及这些非议。
子婴这般独特的投降方式,竟无意间开创了一段历史:从此,举着白旗成为了投降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