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间指向九点十五分。目标还未出现。
我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心里默数着时间,像一台精密仪器在预热。观察、记录、分析——这是我的工作模式。周屿,这座冰山,我需要在沈曼描述的裂缝之外,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可以利用的破冰点。沈曼说他装模作样,但具体看什么书停留多久神态如何这些细节,需要我亲自捕捉。
九点二十三分,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街角。深灰色的大衣,身形挺拔,步伐沉稳。他推开书咖的玻璃门,带进一小股寒气。目标出现。
我下意识地举起相机,又缓缓放下。现在还不是时候。透过长焦镜头的视野,我看到他径直走向老位置,脱下大衣搭在椅背上,里面是熨帖的深色衬衫。侍者似乎认识他,很快端来一杯热气氤氲的咖啡,放在桌上。他微微颔首致谢,动作自然。这和沈曼描述的目中无人似乎有点出入。
他坐下,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距离太远,看不清书名。他翻开书页,低头阅读。侧脸线条在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清晰而专注。落地窗像一幅巨大的画框,将他安静阅读的身影镶嵌其中。没有左顾右盼,没有看手机,没有任何沈曼暗示的可疑迹象。只有一种沉静的、近乎隔绝的气场。
我默默观察着。他的手指修长,偶尔翻动书页。眉头有时会因为阅读而微微蹙起,旋即又舒展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咖啡馆里客人换了几拨,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沈曼口中的冷,此刻看来,更像是一种高度专注的隔离,而非刻意的冷漠无情。
接近十点,他合上书,抬手揉了揉眉心,似乎有些疲惫。他站起身,穿上大衣,结账离开。整个过程,除了必要的点单和结账,没有和任何人有多余的交流。
我记下时间,收起相机。第一次近距离观察,目标行为模式符合沈曼描述的工作狂特质——规律、专注、社交极少。但那种专注本身,似乎又藏着某种沈曼忽略的、甚至刻意扭曲的东西。
几天后的傍晚,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粒子。我再次提前来到沉默时光附近,这次换了更隐蔽的观察点,在书咖斜后方一条狭窄的、堆满杂物的背街小巷口。寒风吹得人骨头缝都发冷。我裹紧围巾,跺了跺冻得发麻的脚,目光习惯性地扫向书咖的落地窗。周屿果然在老位置上,面前的咖啡杯空了,书也合上了,他正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出神。
就在这时,几声微弱又急促的喵呜声从巷子深处传来,带着幼兽的可怜和无助。我循声望去,只见巷子深处一个废弃的破纸箱旁,蜷缩着一只瘦骨嶙峋的小橘猫,正对着寒风瑟瑟发抖,叫声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