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game,角色扮演类游戏),正是玩家一种将自己价值寄托到游戏中的必然结果。
毕竟,在现实之中,你不可能会御剑飞行,也不会结印之后从口中喷吐出硕大的火球,当然也更不可能从掌心激发雷电,或者靠着一些老古董,跟往昔那些个名留青史的大英雄、大豪杰缔结羁绊……啊,当然,更不可能口出“这是我老婆”之类的狂言。
(没错,这个时候就要放上来这张图——我全都要.jpg)
既然打算靠一个小团队就独立制作出一款游戏——准确来说,是让赤坂龙之介负责程序开发方面的工作,而他则负责搞定美术以及宣发——也不准备采取文字冒险的形式,那么当然不可能是什么3A大作,也不会有着次世代3D的口号,唯一的取胜之处,自然就落到了游戏性上。
而小型游戏如果想要以游戏性取胜,自然就需要搞清楚玩家的需求。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放在游戏之中从高到低进行解释的话,最高层的「自我实现需求」,大概就是你控制的主人公,在一系列波折之后,达成了拯救世界的重任,如果游戏本身的剧本足够荡气回肠的话,甚至能够从此成为游戏界的一段传奇也说不定。
「尊重需求」,则是像各类网游或手游中都有的战力排行榜,在此之上衍生出来的闪闪发光的绮丽称号、特殊的聊天框、出场有全场景提示消息,登录之后你的好友也会收到相关的提示音等等小把戏,都是开发厂商,吸引玩家玩下去并氪金的动力。每当这样的人物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后,都会引来一阵艳羡的目光,以及每个或不屑或仰慕的人,心底都会产生的“大佬牛逼!”之类的感叹。
「社交需求」就好理解了。无论怎样说,人类始终都是群居动物,习惯了抱团取暖。倘若被一个群体所疏离,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寻找自己可能做错了的地方,发现并非自己的过错并且也搞不懂那群人到底在想什么之后,才会成为类似于比企谷八幡这样别扭的人物。放在游戏中,就是最为简单的聊天、好友系统以及在此之上研发出来的家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