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道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怒其不争,却也无计可施,转念仔细想想,其实不怪仁愿。他只是个武将,那点微末道行,玩不过刘仁轨。估计三言两语,就被人家忽悠,北都找不到了。事情已成定局,仁轨飞黄腾达,我是挡不住喽。
此时政事堂中,传出了争吵声,武康凝视聆听,心中再度凄苦。争吵的双方,陆敦信和姜恪;争吵的话题,因为李九提出,熊津都尉扶余隆,新罗王金法敏,两人释去旧怨。
敦信表示附议,双方冰释前嫌,熊津才会稳定。姜恪针锋相对,新罗百济两国,曾经互为宿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强行干预,恐新罗离心。唐罗军事联盟,可能岌岌可危,对攻略高句丽,百害而无一利。
争吵还在继续,武康唉声叹气,姜恪是明白人。若我是金法敏,肯定气的咬牙,大唐太霸道了。等到争吵停止,李九一锤定音,吩咐起草诏书,诏令两国释怨。
只要诏书下达,唐罗军事联盟,彻底土崩瓦解。接下来的战事,共伐高句丽时,新罗会阳奉阴违。武康万分笃信,灭高句丽之日,唐罗开战之时。
虽然不愿承认,却绕不开事实,结局已经注定,并不看好大唐。战略角度上说,南韩平原广阔,足以支撑政权。只要政权不弱,唐朝注定失败,因为补给不足。
海路支援半岛,那是痴人说梦。昔日灭亡百济,调十三万海军,已经倾尽国力。导致沿海贫瘠,李九无可奈何,罢免沿海造船。海路支援半岛,怕是杯水车薪,你能造多少船?
陆路也很艰难,从关中到辽东,再到朝鲜半岛,补给线太长了。所以综上所述,唐罗开战之后,唐朝注定失败,会被赶出半岛。诏书没有意义,结局都注定了,还争吵个毛线?
很快画风突变,李九连连叫好,然后哈哈大笑:许卿呈的文章,可谓妙笔生花,让我欲罢不能。龙门县王子安,年岁未及弱冠,就有如此文笔,我大唐奇才啊。诸卿全都看看,这篇乾元殿颂,是否能入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