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55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也颇感诧异:郭爱卿有话请讲。
郭孝恪晃动着手指,果然出言不凡:各位大人之言差也!战争胜败法则不在人多势众,而在谋略。想我主太原起兵时,将不过十,兵不过万。众人皆笑曰:王世充侠天子令诸侯,疆土辽阔,战将如云,大军数十万。尔等区区兵力,犹如腐草之荧光,岂可比朗朗皓月。何不守疆保土,安居一方。我主对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君不知大漠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尔等言论,乃胸无大志,鼠目寸光,实不足取。我泱泱中华,老祖宗好高骛远、大气纵横。天资聪慧的华夏子孙,代代勤奋,苦心经营;冲锋陷阵于险山恶水,驰骋打拼于荒漠边陲;方有今日之锦绣江山。但凡中华儿女,人人有份,皆可为其折腰,岂可让一帮胸无浩然之气,不思泽被苍生之人占据高位身为汉家儿郎,理当振奋精神,秉承先辈宏志,扫平群雄,一统江山,解万民于倒悬,怎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今我等虽地域不广,将寡兵微,然只要消除自卑心理,义旗不倒,立志造福万民,终将深入人心,获得大中华民众响应,岂可贪图方寸之乐而放弃拯救苍生之大业乎’于是我主遂起义兵,天下如久旱盼甘霖,大唐迅速强大,才有今日蒸蒸日上之气象。方今天下,有能力与我大唐争夺江山者,唯王世充尔。此人阴险似王莽,狡诈堪比曹孟德,与我大唐势不两立。今好不容易将其围困,犹如猛虎入牢,岂可功亏一篑。窦建德不识时务,引军来援,乃天意令两雄双双败亡于此,正当火速赴虎牢关凭险据之。如若现在撤军,无异放虎归山,很难再有擒获机会。如让其喘息过来,再次坐大,则统一大业遥遥无期。撤军之事万万不可。
郭孝恪义正词严,话语朗朗,断然否定撤军之说。
郭孝恪乃许州阳翟人,从小立下大志报效国家,颇知韬略。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率乡勇数百人归附李密,李密对他说:
世上流传徐州有很多奇人高士,与你相识后,证实了这些话确实不假,足见李密对郭孝恪的赏识。后李密落败,郭孝恪归唐,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管理虎牢关以东的大片区域,故对虎牢关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秦王围攻洛阳,由于他熟悉当地民情风俗、地理环境,便令他随军参与军机大事。郭孝恪平时不多言多语,与诸位重臣相比,说话的分量不在一个等级,所以,他在军中也不怎么引起大家的注意。众人都没想到,他今天竟然侃侃而谈,说出如此与诸位重臣意见相悖的话,恰似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众人都用诧异的目光望着他。
封德彝觉得郭孝恪的话语虽大义凛然、气宇轩昂,但军旅之事、大敌当前,毕竟不是靠一番充满激情的讲演便能退敌。没有实力,任何气吞河山的高谈阔论都无济于事。他正要出列反驳,刚跨出半步,没想到文官中薛收又抢先出列。封德彝素来以谦恭忍让、左右逢源为大家所公认,为了不失君子之风,不便与之争先,只好退回原位,耐心听薛收阐述他的观点。
郭大人的话极是。夏兵10万大军来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等未战先乱,泰山未崩于前色已变。众所周知,王世充据守洛阳,府库充实,守卫的兵将,都是江淮精锐,并非不善打仗,唯一缺乏的是粮食,才有今日之窘况。今被我围困,求战打不过我军,守又无粮难以持久,正是灭他的大好时机。窦建德亲率大众,长途跋涉前来救援,肯定也会尽率其精锐,欲置我于死地。如果不派兵去阻击,任他大军兵临洛阳城下,内外夹攻,我军必然被围歼。现在正当分兵两面应对,洛阳城下守军当深沟高垒,坚守不战;秦王应当亲率骁骑,抢占虎牢关。虎牢关乃燕赵至洛阳必经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可以逸待劳,把窦建德阻挡在虎牢关下,尽可能拖延时间,再图谋划,必然可以打败他。窦建德被打败,王世充必降,不过二个月,两个枭雄皆可擒获!方可一战定乾坤。秦王万不可退军。薛收声音高昂,语气坚定,旗帜鲜明地支持郭孝恪的观点,而且比郭孝恪走得更远。说完,又向郭孝恪点头,明白无误是在鼓励郭孝恪坚持己见。
薛收年龄30来岁,蒲东汾阴人,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文笔流畅,辨才非同寻常。其父薛道衡为隋朝司隶大夫,后来薛道衡因强谏反对累征高丽,为炀帝所杀。薛收与隋朝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发誓不做隋朝的官,颇有商微子饿死不食周粟的傲骨。高祖入关,敬其为忠烈之后,爱其才,任命为王府主簿,相当于后来的秘书长,后升金部郎中。秦王围攻洛阳,任命他为秦王府随军记室参军,参与军机大事。与各位重臣相比,他的名气只能算是二等角色。他支持郭孝恪的话语一出,气氛顿时紧张,旋即遭到重臣们的猛力抨击。
屈突通觉得薛收根本不了解敌我势态,才会发出这些不切实际的缪谈,马上出列厉声反驳道:薛纪室休要纸上谈兵。分兵据守,谈何容易!虎牢关离此200余里,长途奔袭,以弱迎强,绝无胜算。何况我们只有3万兵马,又能分得出多少兵马前去以我现在3万人马,就是对付洛阳城兵力相当的王世充已经吃力,如要对付内外夹击的10多万大军更是力不从心;再要分兵远道迎敌,兵少再分,弱上加弱,对手正好各个击破,此为兵家大忌,安有不败之理此乃缪谈。秦王万万不可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