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不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某种意义上说,汪小涵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是农村孩子出身,自然对农村有着深深的敬意。上中学的时候,老师让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汪小涵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乡村教师”。他一直幻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教育家,用一己之力去实现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那一点点善意。如果说他有所需,那也只是满足自身基本生活所需,虽然在这里他吃的最多的是糌粑,然后就是煮面条,顶多在面条里放些青菜和羊肉,但是他很知足。他认为:人作为世间的匆匆过客,最后留下的不是你的金钱,你的奢华,而是你在这个世间曾经留下怎样的足迹。
这种想当教育家的理想,在汪小涵走进家庭的城堡以后慢慢地被湮没,即便还有些许痕迹,也只是些连他自己都会嘲笑的疯子的涂鸦。他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真实的自己还会有重新回归的一天。这个乡村学校,简直就是汪小涵涅槃重生的圣地。
学校的孩子们是那么地热情、善良,据说藏族人从小就被家人严格教育,“与人为善”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原则。可是,孩子们的学习基础之差,却是汪小涵没有预料到的。
按照汪小涵的想法,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尤其对于藏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基于这种思想,汪小涵跟张曼丽和另外几个年轻教师一起,设计了一个“朗读周”计划。计划对朗读的内容、时间等都做了具体要求,而且安排有评委,朗读周结束后,要评出各年级的冠亚军。为了鼓励大多数,除冠亚军之外,其他班级都可获得优秀奖。
汪小涵把计划跟老校长做了汇报,老校长沉吟良久,说道:“可能没那么容易!不过,既然定了就去做吧!逼一逼也好!”
这天是教师周末例会,老师们都在办公室正襟危坐。老校长讲了几句开场白,就充满期待地看了眼汪小涵,说道:“下面请汪校长对下周工作重点做安排。”老校长的确有求贤若渴的海量,每次在会议上提到汪小涵,都直接把“副”字去掉,叫他“汪校长”。
汪小涵信心满满地开始宣读他的“朗读周计划”。也难怪他信心满满,老校长把教学管理的重任交给他之后,他认真仔细地研究各位老师的教学经历,并对代课安排做了微调。虽说只是微调,却赢得了老师们的认可。汪小涵是具有相当责任感的人,既然老校长信任他,那他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忠心。他建议老校长多关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校里没有自来水,全校的水源只有一口水井。就连张曼丽的太阳能,也要靠她那些球员们帮着她人工加水。而这口水井对这个学校的孩子和老师来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学校没有成立之前,这个地方曾经是八路军很重要的驻军地,它曾是八路军唯一的水源供应。现在,它又成了学校唯一的水源。汪小涵建议老校长,师生用水不能光靠那一台水泵和胶皮管,要多安装几个水龙头,锅炉房的热水最好也能增加供应时段。汪小涵这种仗义执言的行为,当然获得了大家的赞誉。
然而,这次老师们的反应却出乎汪小涵的预料。他宣读完计划之后,就请大家发言。几名老教师互相看看,却欲言又止。汪小涵笑着鼓励大家:“老师们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咱们互相探讨。”一向耿直的龚老师站了起来,说道:“既然汪校长让咱们探讨,那我就直言不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