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哲学篇:中国历史哲学纲要 (第21/22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正因为这种未知性,才打开了人类未来的无尽可能性。中华民族如何成为世界历史民族,将在这个开放的可能性中自我实践、自我证成。它不是那些追索抽象的普遍价值的人所能够否弃,也不是那些辩护实体性的文化特殊性的人所能够建成。所有这些抽象的观念想象都将在历史的大潮中被超越,中华民族必得在实践当中证明自己是一个,也配得上做一个真正的世界历史民族。
这一实践过程将会深刻地改变中国,同样也会深刻地改变美国,改变世界。人类的精神秩序在此过程中达到真正的普遍性。
但这并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精神的普遍运动在宏观上呈现为普遍法权;在微观上呈现为,作为法律、道德主体的个人,他们自主地抉择各自的道德确信,并在尊重其他人的法律、道德自主的前提下,彼此间在一种自演化秩序当中无尽地互动。历史不会终结,而是在全人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合题当中,继续其运动。
<span
class="bold">七、历史运动的内生方向
前述的普遍运动,是对遥远未来的普遍主义秩序的一种预期,它在可预见未来仍会呈现为国家间的博弈过程。但历史哲学的功用就在于通过过去看到未来,基于对历史的理解,我们可以相信,对这个遥远未来的想象并非无的放矢。
中国历史的精神现象学运动呈现出两个趋向。一个趋向是,就现实的社会层面而言,微观的行为主体,其单位越来越向个体方向收敛:古代的行为主体是诸侯公卿,中世的行为主体是州郡豪族,中世之后的行为主体则是乡里宗族,近代以来的行为主体进一步收敛到核心家庭乃至个体。另一个趋向是,就超越性的精神层面而言,其气质越来越朝理性化的方向进展:汉儒重神秘主义的谶纬,宋明儒学重近于理性主义的理学,清儒重近于实证主义的朴学和经世实学,到了近代则重自然与社会科学。
这两个趋向在近代的发展,实乃中国历史的精神现象学运动的自然逻辑结果;另一方面,它们又都是以对于西方文明的兼容吸收为途径而展开。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原来孤立发展的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之后,世界秩序便是西方秩序的外化。西方秩序在其演化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承诺:一是在形式正义基础上的个人普遍法权,法律承认个体作为独立的责任主体;一是在实质正义层面的良心自由,从精神上承认个体作为独立的道德主体。这两种承诺使得一种内蕴着自由的、具备高度扩展性的自生秩序得以展开,中国逐渐卷入这一秩序当中,而中国的历史运动所需要的要素,也刚好在此过程中到来了。
现代世界秩序在原则上来说是为全人类的,但西方的主导,又使得其所承诺的形式正义不够“形式”,更使得西方的实质正义对其他文明的实质正义形成一种压制。世界秩序的普世性一面需要被更深度展开,特殊性一面则需要被制衡。中国卷入该秩序的同时,也因自身体量而重新定义着该秩序,并将形成秩序内部的制衡机制。此一过程推动着世界秩序、基督教秩序以及中国自身的多重自我超越,可称此过程为“让形式正义成为真正的形式正义”,“让实质正义各得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