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三轮大循环 (第1/3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h3
class="j-chapter
section"
data-paragraphid="d77d6d2fef8f4e699c5e3065d4abc8ab_5">第一节
三轮大循环</h3>
中国历史并不是黑格尔说的那种“永无变动的单一”<span
class="mark"
title="[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20页。黑格尔所说的“永无变动”并不是说中国没有经历长久的时间流逝,而是指虽然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却处在精神的停滞状态,改朝换代不带来精神上的进展,民族的自我意识始终是仅仅基于皇帝个人,未曾发生向个体的普遍精神自觉的进展,这样的历史即便历经长久,也并未脱离上古太远。黑格尔的这个论断肯定是有问题的,但这并不影响黑格尔整个历史哲学理论体系的构筑。这个理论实际上是要为对历史的理解搭建起一个新的、体系性的认知图景,局部的错误并不一定带来对整个体系的否定。">,而是有着生生不息的结构性变化。这样的一种结构性变化,会使得文明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存在反复地处在分离状态,自我意识在追求与存在的重新合一过程当中,越来越向人们的普遍自觉的方向进展。过程很漫长,有的时候有反复,有的时候需要借助外部要素的注入,但这样一个过程是持续的,构成普遍精神向前运动的具体呈现。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其动力机制就是绪论第二部分所讲的自生秩序与集权秩序之间的张力,它更具体地呈现为在制度当中活动的诸多行为主体的博弈过程。自生秩序来源于社会、经济贸易过程,来源于人们个体性的、微观层面的社会互动过程;集权秩序来源于朝廷自上而下对帝国进行的总体控制。这两种秩序的均衡,落实为某种显性的或隐性的制度安排。在均衡中,如果其均衡点过多向集权秩序的方向偏移,则社会会丧失活力;如果过度向自生秩序方向偏移,则帝国就会分裂解体。这两种均衡都是不稳定的,最终的制度安排势必是逐渐磨合出的恰当的均衡点,才会形成稳定的秩序。<span
class="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