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塞北的精悍气血与江南的衣冠礼乐 (第6/12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一方面,梁武帝极为鼓励中原传统文化的发展,一时江南衣冠礼乐文风大盛,涌现出《文心雕龙》《昭明太子文选》等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作品与文集,甚至跨海影响到朝鲜、日本。因为南朝在军事上的竞争败于北朝,所以其主战场转移到文化正统之争。以至当时天下军力最强的东魏实际控制人高欢恨恨地说:“江东复有一吴老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span
class="mark"
title="参见《北史·列传第四十三》。">
南朝文化一时成为东亚世界居主流地位的文化,大量向百济、日本传播。其传播路线主要有三条,即直接从长江口到日本,由华南经台湾沿琉球到日本,以及经由百济到日本。<span
class="mark"
title="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8—139页。">
于是,东亚地区的草原、中原、海洋三重结构的世界,其历史开始呈现为一种总体联动性的发展。即草原、中原关系,发展为秩序的生成线,其载体是起自长城沿线的北朝;中原、海洋关系,则发展成为秩序的传播线,其载体是南朝。南朝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动力向外传播文化,正是因为北方的压力。
五胡乱华之际,大量中原士人被迫南逃避难,江南才得以发展起来;嗣后北朝强大的军事压力,使得南朝不得不在海外进行文化竞争。咨诸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北族的南侵过程,在中原带来血腥与混乱,同时却也带来江南开发的深入化。中华帝国对于南方的统治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普遍理想并不必然钟爱其中原的发明者,而是恍若“自私的基因”,只会选择最有利于让理想本身得以光大的路径。中原涂炭,反令普遍理想得到更大的传播,历史便如此前行。
<span
class="bold">3.朝廷与帝国的强弱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