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普遍帝国及其瓦解 (第5/21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class="mark"
title="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第305—311页。">
实际上,这是与大陆上的帝国相类似的内政博弈逻辑。天皇与强大的贵族进行博弈时,需要寻找到在既有秩序内没有根基的人来作为自己的盟友,大陆移民由于其在日本没有根基,又有较高的素质与文化,便成为日本内政博弈当中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是天皇的天然盟友。但是,总管中央财政的贵族苏我氏也同样渴望拉拢大陆移民,于是这些移民反倒成为日本内政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他们愿意支持哪一方,哪一方便会获得优势。而对大陆移民来说,更优的选项是两边下注,自己始终处在不败之地。所以,君主与苏我氏家族的对抗一直持续到7世纪中期的大化革新。
随着一大批留学隋朝的大陆移民学生返回日本,他们愿意支持朝廷以建立像隋朝一般的中央集权国家。在这些人的支持下,苏我氏终被清除,大化改新遂展开。嗣后663年日本援助百济对抗大唐与新罗,发生了白江口之战,日本大败,百济、高句丽旋即亡国。为了应对大唐可能的入侵,日本接受了大量的朝鲜半岛遗民。这又带来了新的外生变量,新移民出于现实考虑,都愿意站在君主一边以便加强日本的国家能力,利于备战。最终,大陆帝国的入侵并未发生,但是日本天皇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镇压了贵族反抗的“壬申之乱”,并大规模派遣遣唐使学习律令制度文化礼仪,成功地深化了以律令制为中心的政治改革。日本建立了以律令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并仿照均田制而制定了班田收授制,行租庸调之法。新罗则逐渐蚕食了百济及部分高句丽故地,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也经历了与日本比较类似的中央集权化过程。
<span
class="bold">2.西域胡风之冲击
所谓大唐呈现着隐忧,首先体现在文化层面,它导致了中原的普遍性理想被还原为特殊性;其次体现在帝国治理层面,它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就文化层面而言,虽则中原、海洋一线上的文化传播令人炫目,但是转向中原、西域的方向来看的话,随着大唐世界帝国的建立所带来的西域门户大开,从西域传过来的宗教尤其是佛教,以及西域传过来的各种各样的道德风气,对于中原的冲击则是前所未有的,包括来自草原与西域的生活与娱乐方式也成为唐代上流社会的时髦风气。<span
class="mark"
title="“中国上层贵族效仿李唐王室对西北贡献的开放意识。……公元7—8世纪,上层社会的女性都穿西域服饰,他们的伴侍皆着突厥服射猎或打波罗毬——一项来自中亚的运动项目。……在官方仪式中,康国乐和龟兹乐是与唐乐一道演奏的。每当这种场合,都会请到西域识宝商人、技工或表演者。”[法]魏义天:《粟特商人史》,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