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远东的力量格局 (第13/17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span
class="bold">三、日本的谋划
<span
class="bold">1.日本的生存困境
与英美两国以及俄国不同,日本的任何秩序想象都是处在某种普遍性秩序的精神压制当中,无论此种秩序是如早期的来自中国还是如后期的来自西方。这是日本始终面对的一种生存困境,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来看,它的所有努力差不多都是要与当时所面临的精神压制相对抗,但是这种努力又受制于其本身的体量,而难以成功。近代以来的日本史,其深层的线索皆在此中。
由于日本没有内生的轴心文明,所以它在早期对于精神压制的理解,基本都是通过从东亚大陆传来的文化而迂回展开的,而这在嗣后形成一种精神上的路径依赖,到了明治维新之后也仍然如此。儒学在江户时代早期成为日本的主流思想资源,“华夷之辨”就此进入日本人的思考之中。儒学中有着隐含的中原正统性之意,这种观念下日本只能成为夷狄。当时有日本儒生记录道:“吾国儒书甚为流行,多少阅读儒书者,皆以唐为中国,以吾国为夷狄。更有甚者,以自己生为夷狄而悔恨痛哭。”<span
class="mark"
title="松本三之介:《近代日本の中国認識》。转引自李永晶《日本精神史论纲——近现代日本的自我意识分析或中日关系的思想史解读》(未刊稿)。">
为了克服中华帝国所带来的这种精神压制,在明清鼎革之际,日本发展出“华夷变态”论,认为大陆上的帝国已经不再是“中华”,“华夏变于夷之态”,沦为“夷狄”,日本才是真正的“中华”。<span
class="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