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世界秩序的变迁与失衡 (第9/16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近几年来能看到中国经济的下行现象,与全球经济有关。由于中国的经济崛起,第一循环的引擎美国经济遇到了一些麻烦(后文详述),以致爆发了金融危机,嗣后西方经济复苏缓慢。第一循环的需求下降,中国经济自然会受到冲击。然而这几年中国经济下行的阶段,也可视作中国经济转型的节点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人在谈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健康,第二产业比重过重,第三产业不发达;但中国作为成本黑洞般的世界工厂,在不断地从全世界吸纳工业能力的过程中,第二产业比重过重是必然的。对一个超大规模国家而言,真正发达健康的第三产业一定是基于发达的第二产业。在第一循环引擎乏力,中国的第二产业已经超过全球市场的吸纳能力之后,中国经济差不多就走到了转型节点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数据,2015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了一半,达到50.5%,其对GDP的贡献率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3.7%,发达的第三产业已经在路上了。<span
class="mark"
title="数字皆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中国势头强劲的第三产业,是通过充满创新活力的互联网经济拉动起来的,在中国经济分行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些有想象力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使得中国经济获得了一个更强大、更加有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并为未来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它们在过剩经济时代,重构了市场的需求端,并以此为基础引发着供给端的重构。
能够最有效率地站在这种意义上的创业大潮之潮头的,一定是民营经济,而不会是国有经济。因为只有民营经济才能有如此之高的创新效率,国有企业因其冗长笨重的决策机制以及各种其他原因,是无法如此打开想象力以及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的。国有经济也因此应该被重新定位。有些国有企业掌握着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东西,那么它们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而只应该以安全为目的。而其他一些提供诸如电信接入服务的国有企业,则应转型成某种意义上的公益企业,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管道工,为互联网提供最便捷的通道,为中国丰富、蓬勃、拥有巨大活力的,由互联网引导的全方位、健康的经济转型,提供准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如此中国经济的创新效率才能够真正展开。
我们能看到大量制造业企业在近年的破产,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大量的长期失业,因为会有伴随需求端重构而来的大量新的服务业企业出现,于是就业结构也进入转型的过程。当然这其中一定会出现一些结构性失业,失业者很难再就业,这种失业应该用某些社会再分配的办法来应对;但结构性失业不会是最大量的,最大数量的一定是短期的摩擦性失业,并在未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而获得消化。经济统计数据中也能看到,中国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自2012年以来缓步下降,而第三产业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则远超第二产业的下降数。<span
class="mark"
title="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在未来几年中,我们仍然会看到中国经济的下行状态,可能还会看到更多的制造业产业的破产,因为经济转型需要一些时间周期,但它很有可能正预示着中国经济的下一轮机会。
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更是对人类秩序之演化逻辑的一个技术模拟。在人类秩序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路径,一种是自下而上分布式生成的自生秩序,还有一种是自上而下集中式生成的建构秩序,但任何一个建构秩序都要在与其他多个建构秩序彼此之间不断的博弈、磨合的过程中展开,磨合出来的结果仍然是一个自生秩序,建构秩序只不过是这更大的自生秩序内部的参与者之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的秩序在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分布式决策、分布式运动的过程,通过各种各样的分享、互联、重组等等,聚合为世界秩序。互联网刚好就是对人类秩序这种演化逻辑的一个非常漂亮的技术模拟,并且这种技术的出现,可以大幅加快人类秩序的演化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