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5页)
杨六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柳永尚未意识到,他那接地气的市井文化已在不知不觉中给正统文化以沉重一击,与儒家文化叫板起来。不过,儒家文化不会轻易让市井文化抢占风头。此时的柳永心有不甘,决定再次参加科举。北宋的皇帝已是宋仁宗,但皇帝虽换,柳永的命运却换汤不换药。
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便对身边的人讽刺道:柳永不是说过要喝酒填词,不要那些虚名吗那就让他去享受他的美酒,创作他的词吧,要那些浮名做什么这一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直接斩断了柳永的仕途之路。柳永一怒之下,自嘲奉旨填词,这既是他对功名失意的愤懑,也是自我放逐的开端。
科举失意使柳永苦闷孤独,他的创作重心完全转向市民消费文学。其作品通俗易懂,契合市民口味,在市民社会中广受欢迎。柳永的词,犹如一杯味道复杂的酒,市民喝得如痴如醉,而文人却皱着眉头,觉得其词作不够高雅,甚至有些俗气。
柳永的哥哥柳三复就比他幸运得多。柳三复擅长球技,他知晓宰相丁谓喜爱蹴鞠,便常守于宰相府球场外。终于有一天,机会降临,一个球飞出墙外,柳三复迅速捡起球。在拜见丁谓时,柳三复展示了堪称艺术级的颠球技巧,球在空中飞舞,他边跪拜边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颠球,球仿佛粘在他身上一般,始终未落地。这一幕让丁谓心花怒放,立刻将柳三复留下来当了自己的门客。有了丁谓的力挺,柳三复在宋真宗年间一举高中进士,从此踏上官场的康庄大道。
柳永的个性与柳三复不同。他一方面对功名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又性格直爽,敢于直言对功名的不屑。在他的世界里,情感恰似头顶的太阳,其他的东西皆如浮云。他这些离经叛道的思想,竟与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相契合。在《昼夜乐》中,柳永细致描绘夜生活,大胆展现男欢女爱,在芙蓉帐、鸳鸯枕间寻得人生快乐。柳永在才子佳人、美酒佳肴、轻歌曼舞的宴会中尽享饮酒观舞之乐。
柳永对功名的追求极为执着,从首次科考失败到最终进士及第的三十年间,为求功名不择手段。在其《乐章集》现存的两百一十二首作品中,有二十首是专门用来干谒权贵和颂圣贡谀的,这一比例高达十分之一,在两宋词人中并不多见。柳永试图以此走向青云之路,实现他那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梦想。
柳永科考之路艰难坎坷,步步惊心,处处碰壁。为求得朝廷认可,他将名字由柳三变改为柳永。恰逢皇上摆脱垂帘听政,特开恩科,对历届未考取考生放宽录取尺度,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如愿以偿。但朝廷对官员管理极为严格,柳永想要保住他那来之不易的官帽,就得与歌伎断绝往来,这使他内心矛盾,既怀念旧日情分,又不舍官场功名,词作中充满这种纠结。
柳永从政后,改弦易辙,忠心勤勉,政治热情与才干尽显。任睦州团练推官时,他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有人推荐他升官。可惜有名侍御史出来反对,最后未能如愿。后来,柳永在余杭任县令,任期政绩显著,被地方志列为名宦。再后来,柳永到浙江定海盐场任职,官职虽小,但他仍心系民生,积极做事,深受百姓爱戴。
柳永的创作风格随着身份的转变发生了巨大变化。早期作品多为迎合市场,后期则袒露内心真情实感。他一改以前满是俚语的创作风格,以羁旅行役为主题创作了许多高雅词作。柳永坚信官职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是实现人生抱负的途径。但他空有热情与才华,虽折腾半生进入官场,却仕途坎坷,难以实现高远梦想,又缺乏改变的决心和勇气,无法彻底摆脱功名的束缚。
有一种说法称,柳永晚年凄凉,穷困潦倒。他去世时,一群名妓凑钱为他举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出殡那天,各地的青楼女子纷纷前来,披麻戴孝,送葬致哀。这便是传说中的群妓合金葬柳七。每年的清明节,有些歌伎还自发地前往柳永的坟前扫墓,这个活动被称为吊柳七或者吊柳会。实际上,这是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对柳永故事进行的艺术加工和再创作。还有人传言,柳永死后是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等营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