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颜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婚嫁风波
日历一页页翻得飞快,春去秋来间,我竟也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关口。当我忐忑地向父母提起婚事时,母亲正低头纳着鞋底,银针在昏黄的灯光下划出细密的弧线;父亲则默默抽着烟,烟灰簌簌落在褪色的裤脚。原以为会遭遇重重顾虑,不料母亲率先抬起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欣慰:这孩子好,靠得住。你弟弟那次胃出血急需用血,他二话不说就跑去医院...
父亲掐灭烟头,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我肩上:人家父母做生意的,见识广、路子多,往后咱家有难处,说不定能搭把手。窗外的月光漫进来,照亮他们鬓角的白发,也照亮了这些年我们在命运泥潭里挣扎的痕迹。
而男朋友的父母得知我家的情况后,出乎意料地通情达理。阿姨拉着我的手,语气里满是疼惜:谁家还没个难处以后都会慢慢变好的。两个孩子真心相待就好。这句话像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我心头长久以来的阴霾。那些藏在心底的担忧与不安,在这一刻,终于化作了对未来的期许。
深秋的阳光斜斜照进堂屋,当男友父母带着彩礼登门时,屋内的气氛既热闹又微妙。父亲摩挲着茶杯,母亲将早已备好的要求缓缓道出:彩礼按规矩来就好。全程未提嫁妆。私下,父母跟我说:我们没有什么嫁妆给你,办酒的钱也实在拿不出来。我望着父母眼角的皱纹和欲言又止的神情,喉头一紧,终究只是点点头:我明白,我自己解决。
礼数往来间,奶奶凑近,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担忧:有给长辈的礼吗几个叔婶都有吗……母亲不等她说完便打断:哪有这讲究咱们这儿没这规矩。最终敲定婚期时,男友一家给在场的亲属都包了红包,我提前准备的伴手礼也由母亲转赠,送来的烟酒则退回了一半。
次日返岗的动车上,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奶奶的声音裹着电流传来:你对象咋没给四堂妹和七弟弟红包我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耐心解释:人家的习俗只给现场的人。他俩一个在广州实习,一个在县里上学,没到场...话未说完,奶奶的语气突然拔高:你二堂弟、你弟弟都拿到了!不在场也该有份,三婶要是计较起来...听筒里传来的催促声,像无形的丝线将刚松快些的心又紧紧缠住。我攥着发烫的手机,望着渐渐模糊的故乡轮廓,终是沉默着挂断了电话,任由那些细碎的纷争消散在呼啸的风声里。
婚期即将到来,两地各办婚礼的计划在电话与视频里反复确认。某个黄昏,男友母亲的声音裹着温柔笑意从听筒传来:妹妹,我们这边有个老讲究,陪嫁箱底你得跟父母说要压钱,寓意着日子踏实富足。她细细说着习俗细节,末了叮嘱:不用多,讨个彩头就好。
我攥着手机很久,最终拨通电话给母亲,母亲沉默良久,随后说道:明日我去取取现金。三日后,她拍照给我看两叠整齐的钞票轻轻放进我提前寄回去空的陪嫁箱,纸币边缘还带着岁月摩挲的褶皱:妈没本事,就这两千块钱了,陪嫁你自己想想办法。
那夜,我在台灯下清点积蓄,我便网购下单时特意选了枣红刺绣的四件套,想着把对新生活的期许都缝进细密针脚里。在网上买好了陪嫁的东西,计划着明日把卡里的钱取出放陪嫁箱当陪嫁的一部分。想着还要给家里办酒的钱,我咬着牙拨通朋友电话,借条上的字迹被台灯照得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