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5/11页)
用户馥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4
三尺讲台
村小的日子清苦却充实。刘贵友住在学校后面的小土屋里,自己开荒种了片菜地。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走遍附近几个村子,把贪睡的孩子一个个叫起来上学。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书,他就上门做工作,常常被泼冷水。
读书有啥用俺家小子会放羊就行!村西头的张老汉吧嗒着旱烟说。刘贵友不气馁,第二天带着几个学生来帮张家修羊圈。休息时,他让孩子们给张老汉表演打算盘、背古诗。看着孙子流利地背诵锄禾日当午,老汉的态度松动了。
为了让学生们有课本,刘贵友用复写纸手抄教材。晚上批改作业时,他总要在本子里夹张纸条,写上鼓励的话。给写字工整的女生画朵小红花,给调皮但聪明的男生写句下次争取全对。渐渐地,村里人都说刘老师有双点石成金的手。
1960年的饥荒席卷全国。学校断粮了,孩子们饿得没力气读书。刘贵友带着大些的学生去挖野菜、剥树皮。他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分给最瘦弱的孩子。有个叫小芳的女孩晕倒在课堂上,他背着她走了十里路到公社卫生院,用转业时带的军用水壶换了半斤红糖。
老师,你吃...小芳醒来后,把分到的糖水推给他。刘贵友摇摇头:你喝,喝了背课文给我听。那天下午,虚弱的童声在病房里响起: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窗外的梧桐树正在落叶,但刘贵友相信,这些孩子一定能熬过寒冬。
困难时期过去后,刘贵友在村里办起了夜校。白天教孩子,晚上教大人识字算数。煤油不够用,他就去供销社帮忙卸货,换些灯油。有个叫李铁牛的汉子,三十多岁了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夜校学了三个月后,第一次给在外当兵的儿子写了封信。收到回信那天,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蹲在田埂上哭得像孩子。
刘老师,你比菩萨还灵!铁牛的媳妇送来一篮子鸡蛋。刘贵友只收了一个,剩下的让她带回去给老人补身体。这样的故事在村里越来越多,人们开始真正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1965年,刘贵友被评为县里的模范教师。领奖台上,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胸前别着那枚军功章。县长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想了想说:能给学校安上玻璃窗吗冬天孩子们写字手都冻裂了。第二天,公社就派人来量窗户尺寸。当明亮的玻璃取代了泛黄的报纸,整个教室都亮堂起来,孩子们兴奋地用手摸着光滑的玻璃,哈气在上面画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