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枝江建校组建采购小队 (第3/12页)
cjz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枝江虽是历史名镇,但1961年的小镇与今日的枝江市不可同日而语,那时也有公路,但是主要的交通是依靠长江水港,我们30分钟就能徒步漫游整个枝江全城的主要街道。
我们刚到枝江时,学校一穷二白,平地建校,工民建专业的同学可以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测量、放线、支模板、砌砖、木屋架……等技术活。我们是机装专业只能干一些挖土、搅拌砂浆、运沙石、运砖等没有技术含量的粗重体力活。
建校的各个班级分别借住在枝江周边农户的草棚栖身。一个牛棚将草席一围,大通铺挤住20多个同学。
劳动强度大又正值长身体的关键时刻,粮食不够吃,一个月的定量还不够吃半个月,要命的是,除了国家配置定量外,还没有菜蔬辅食。
我们用1斤主粮(大米)和农民换5斤红薯(农民属于农业人口,很少有机会买到大米),我们也就,为的是多吃几口,图个心理安慰。
现在提倡吃红薯,吃杂粮,减肥保健,那时吃红薯可是吃得胸闷肚胀屁声响。
后来主粮不够,国家配搭配玉米高粱等杂粮,没有大米,换不成红薯,同学们不仅不够吃还饥肠辘辘屁滚肠鸣。
后来,我们住进学校暂时营地,那是枝江解放前原县衙门的故址。我们全班45名同学挤住在一个大约90平方米的仓库里,尽管十分拥挤,我们感觉比住在农户的牛棚里还是好了许多,有一种进了城的感觉。
走出学校营地就是枝江主街,左转再走分钟的街口,有一个小餐饮店,叫餐饮店,实际上冷冷清清,因为粮食供应紧张,餐饮门庭萧然;
小店在门口支一口大锅,煮一大锅的萝卜,引来学生,热闹起来,每碗也就清水上漂着几块萝卜,同学们吃不饱就三天两头去小店买萝卜汤。开始每碗卖五分钱,(挺贵的,当时国家供应大米也就6~7分钱一斤),后来看着供不应求就涨价1毛。2毛,2毛五,后来三毛(三毛即三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