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把悲伤留给读者 (第3/7页)
长夜风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应该说,白晔的复出给予了文学批评界很大的信心和鼓舞,毕竟两年前的风波让这个专业的基础都被动摇了,各个大学中文系里,考文学批评研究生的学生都少了不少。
既然有白晔的“珠玉在前”,那大家自然踊跃表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名为《戏仿·颠覆·再造——论「最后一课」如何让未来照进现实》。
这篇文章的作者笔名「石岸」,他的观点相比白晔,更具有文学深度:
【张潮的《最后一课》以先锋笔触解构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边界,通过对都德同名经典的戏仿与颠覆,构建出一部兼具未来寓言性与现实批判性的文本。
这部作品不仅以文学实验的勇气重塑了“未来叙事”的范式,更以冷峻的目光穿透时代迷雾,在虚构与真实的交迭中叩问人性的沉浮。】
【以都德《最后一课》的叙事框架为基底,却以反崇高的姿态消解了“最后一课”的悲壮性。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宣言被置换为张潮的辞职闹剧,课堂的庄重感在学生的漠然与教师的自我感动中坍塌。
(请)
把悲伤留给读者
这种戏仿并非简单的解构游戏,而是通过经典文本的互文性,是对教育神圣性的祛魅。当主人公幻想学生如小弗朗士般含泪铭记自己的“最后一课”时,现实却以试卷折成的纸飞机击碎幻想——这种荒诞的落差,恰是当代教育困境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