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坛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师傅,你来镇上开车有些年头了吧?”徐远忽然开口,语气随意。
“是咧,徐书记。十三年半了。”老王稳稳把着方向盘。
“跟着彭主任和刘镇长他们下去跑得多吧?”徐远看似无意地接着问。
老王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动,像茶碗边沿漾起的一丝涟漪,转瞬即逝。“多啊。两位领导是镇里的能人,尤其是彭主任,迎检啊、大项目啊,忙得很!刘镇长也是,管着天大的‘米袋子’‘菜篮子’,哪个村不得跑到?”
他顿了顿,车子拐过一个弯,路况变得有些坑洼,他放慢了速度。“彭主任这人…心思细得嘞!以前在市农科所搞研究,写报告那真叫一个认真!一个数一个数地抠!刚来时,天天琢磨怎么种地能增收、地力怎么保持……哎……”老王突然轻轻叹了口气,很轻,似乎只是开车分神了一下,语气带着一种极淡的惋惜,“可这基层嘛,事情杂。上面要表、要数、要迎检材料…彭主任弄材料也讲究,要求数据逻辑必须闭环……可有时候啊,这地里长的东西,哪能跟本子上算的一样圆?闭环?那不是作茧自缚嘛……后来嘛,他就没那么死抠喽。”
老王的话点到即止。他用“心思细”、“讲闭环”描述彭建伟的研究背景和早期风格,用“上面要数要材料”暗示压力来源,然后用一句“没那么死抠喽”和一个无声的叹息,勾勒出一个技术型官僚在现实裹挟下的转变轨迹——从求真务实到不得不陷入数字“闭环”的形式追求。
徐远不动声色,手指在膝盖上敲击的节奏放缓了一瞬。“那刘镇长呢?都说他是老农业了。”
“刘镇长可是老农业了!”老王语气变得实在,“石岭多少田、多少埂、哪块地肥、哪块地薄,他心里门儿清!他账算得也细!以前分税种、算提留统筹,都掰扯得清清楚楚,让村里心服口服。”
车子轧过一块稍大的碎石,轻微颠簸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