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坛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裂痕也来自于那些更深层、无法调和的现实。林薇曾经不顾警告,深入调查一个涉及地方保护伞的重污染小化工厂。报道引发巨大反响,工厂被勒令停产。但紧接着,林薇收到匿名威胁信,家门口被泼红漆,轮胎也被扎破。她硬扛着没退缩。
一次党校组织的乡镇考察途中,徐远见她疲惫不堪,手指关节因长期握设备劳损复发。他曾沉默地将一支进口药膏放在她桌上,只说了一句:“揭露是为了改变,不是为了成为烈士。你家里人呢?”
林薇当时愣住,眼圈瞬间红了,背过身去说:“不用你管!我爸……就是因为我爸当年举报污染被报复致残,我才当的记者!”
那一刻,徐远看到了她坚硬外壳下那道流血的伤口和她为此背负的全部决绝。也正是这份沉重的过往,让她对所有“和稀泥”式的处理深恶痛绝,对妥协、等待、过程抱有极度的不信任。
党校结束,徐远回到了县委办,按部就班朝着体制内设定的路径前进,仕途稳健。林薇则继续奔波在风口浪尖,一篇篇震撼的报道不断发出。联系断断续续,多为公事公办的信息传递或专业咨询。偶尔在某个深夜,当徐远陷入某个基层乱象的深思时,会想起那个火焰般燃烧的身影和直指灵魂的质问;而林薇在遭遇阻力、身心俱疲的时刻,脑海中偶尔也会闪过那双能看透人心深处疲惫却依然沉静的眼睛和那杯水的温度。
回忆如同潮水般退去。办公室里,依旧弥漫着那令人窒息的泥土异味,那杯林薇碰过的白开水已不再温热,杯子边缘留下一点模糊的唇印。眼前的女人,已不是党校时那个穿着亚麻西装、还带着学生般理想冲动的记者。风霜刻上了她的眼角,长期奔波曝晒让皮肤略显粗糙,眼神中的火焰更深沉也更孤绝了,像经历过无数次灼烧后剩下的、更为凝练的内核。但那份倔强、执着,甚至偏执,从未改变。
徐远的目光终于落在那牛皮纸文件袋和暗红的泥土上,眼神复杂无比。里面有李卫东支支吾吾不敢言明的合同陷阱,那被涂黑的总价、代签的名字……有昨夜被碾碎的家园和生命,孙二伯的老枣树、病床上的昏迷老人,有脚下这片乡土深处无声涌出的毒血,这令人作呕的样本……
林薇带来的,是一柄寒光凛冽、沾满血污的双刃剑。它足以撕裂石岭虚假的光环,但也可能将一切彻底拖入深渊,包括那些无助的村民和他自己。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林薇那双燃烧着孤注一掷火焰的眼睛。
这一次,他没有回避,也没有用宏大的理论或者现实的困难来搪塞。他低沉的声音在充满异味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