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6/18页)
泛舟常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人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文先生在家吗?”来人是镇上的私塾先生陈安之,年约四十,身着藏青色长袍,头戴方巾,方巾上还别着一枚竹制的简易徽章,手中握着一卷文稿。
文仪连忙将“云孙”交还给曾德慈,上前开门相迎:“陈兄快请进,可是又有佳作?瞧这步伐轻快,定是灵感如泉涌!”
陈安之走进书房,目光扫过满架的书籍,赞叹道:“文兄这书房,书香四溢,每次前来都令人心生向往。瞧瞧这博山炉、这蓝皮书套,处处皆是雅致。”他将文稿递给文仪,“近日偶得灵感,作了几首诗,还望文兄不吝赐教。实不相瞒,其中一首写的正是这乱世里的读书人心境,还盼文兄指点一二。”
文仪接过文稿,认真研读起来,口中不时念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陈兄此句,道尽了乱世中人对家人的牵挂,妙哉!只是这后几句,若能在格律上再斟酌一二,想必更加完美。你看此处,平仄……”说着,他拿起毛笔,在旁边的宣纸上写下自己的修改建议,一边写一边讲解着诗词格律的要点。
曾德慈抱着“云孙”,静静地坐在一旁聆听。她虽未多言,眼中却满是对丈夫学识的钦佩。
在她心中,文仪不仅是一位温柔体贴的丈夫,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良师益友。她深知,在这动荡的世道,唯有知识才能让人在困境中坚守本心。此时,她轻轻晃着怀中的孩子,心里默默想着,一定要让“云孙”在这样的书香氛围中成长,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担当的人。
此时,厨娘王婶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夫人,粥熬好了,可要端来?今儿个特意加了些百合,清香着呢!”
王婶是文家的老仆人,年近六十,满脸皱纹却总是笑容满面。她身着粗布麻衣,系着深蓝色围裙,围裙上还沾着些许面粉,为人勤快又热心。
曾德慈应了一声,转头对文仪和陈安之说道:“二位且先歇一歇,喝碗粥再继续高谈阔论。王婶熬的莲子粥,最是清香可口。陈先生尝尝,保管喝了还想喝。”
不一会儿,王婶端着热气腾腾的粥走进书房,看到“云孙”,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哎哟,小少爷又长大了不少!来,让王婶瞧瞧。这小手胖嘟嘟的,将来准能写出一手好字!”她放下粥碗,轻轻捏了捏“云孙”的小脸,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还挥舞着小手想要抓王婶的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