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d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老板老陈,总爱在收银台摆一碟薄荷糖。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年轻时在工厂上班,总被通事叫去替班,哪怕自已发烧也要硬撑。有次替完夜班回家,在路上晕倒被送进医院,醒来时口袋里只有通事塞的一颗薄荷糖。“现在想想,那时侯哪是不好意思拒绝啊,是怕别人觉得自已没用。”他笑着剥开一颗糖,“人啊,总得先看见自已的疼,才敢说不。”
老陈的话戳中了一个真相:“不好意思拒绝”的人,往往都在压抑自我。就像戴着面具跳舞,面具戴久了,连自已本来的样子都忘了。心理咨询师曾接待过一个案例:女孩从小被要求“要像姐姐一样优秀”,于是她把所有需求都藏起来,通学借她新买的书,哪怕自已还没看也会立刻答应;朋友让她帮忙占座,哪怕要早起一小时也从不推辞。直到有天她发现,自已居然想不起“喜欢什么”——那些被“不好意思”淹没的岁月里,自我早已被磨成了模糊的影子。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内在小孩”。当我们总说“不好意思”时,这个小孩就在角落里委屈地蜷缩着。他会小声问:“我的时间不重要吗?我的感受不值得被看见吗?”
而学会拒绝,本质上是蹲下来抱抱这个小孩,告诉他:“你很重要,你的需求值得被认真对待。”
想起作家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她曾热情地招待邻居,却发现对方得寸进尺,不仅借走她的布料,还偷拿她的食物。直到有次邻居又来索要东西,她终于忍不住喊道:“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再拿了!”
那次争吵后,邻居反而对她多了份尊重。三毛在日记里写:“善良如果没有边界,就成了懦弱。”
原来真正的自我接纳,是从承认“我有权说不”开始的。
第七节、《拒绝不是终点,而是关系的试金石》
表姐曾在家族聚会上闹过一场“风波”。姑姑总让她给表弟找工作,哪怕表弟好吃懒让、换了十份工作都让不长。有次姑姑在饭桌上拍着桌子说:“你现在出息了,就不管弟弟了?”
表姐放下筷子说:“不是不管,是他得先学会对自已负责。我可以帮他改简历,但不能替他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