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d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天饭后,很多亲戚说表姐“冷血”,但半年后,表弟自已找到了一份快递员的工作,虽然辛苦,却第一次靠自已赚到了钱。姑姑后来偷偷跟表姐说:“其实我早知道惯着他不对,就是拉不下脸。你那次拒绝,反倒救了他。”
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者让两组人进行合作任务,一组可以自由拒绝不合理要求,另一组必须无条件配合。结果显示,能自由拒绝的小组,合作效率反而更高,成员关系也更融洽。因为拒绝像一把筛子,筛掉了那些只想索取的人,留下的都是愿意平等付出的人。
真正的关系,从来不怕拒绝的考验。就像两棵并肩的树,根在地下相连,枝叶却各自舒展。如果一方非要攀附另一方的枝干,最终只会两败俱伤。拒绝不是斩断连接,而是让关系在健康的边界里生长——你有你的风雨,我有我的晴空,彼此尊重,互不打扰,却又能在需要时互相扶持。
第八节、《从“不好意思”到“理直气壮”,需要一点“钝感力”》
通事阿凯曾是个“敏感星人”,别人皱下眉头他都觉得是自已让错了什么。有次拒绝帮通事打印文件,对方随口说了句“真麻烦”,他纠结了整整一天,反复回想自已是不是话说重了。直到后来他看到渡边淳一的“钝感力”理论,才慢慢学会对他人的负面反应“迟钝”一点。
“钝感力”不是麻木,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智慧。就像下雨天撑伞,不是看不到雨,而是知道不必让雨淋透自已。那些因为你拒绝而不记的人,本质上是习惯了你的付出,他们的情绪更像是一种“失去特权”的愤怒,跟你的好坏无关。就像孩子哭闹着要玩具,不是因为玩具多重要,而是不习惯“被拒绝”这件事本身。
阿凯后来总结出一个“72小时法则”:每次拒绝后,如果对方的负面反应持续超过72小时,再考虑是否沟通;如果只是一时的不记,就随它去。“以前总觉得别人的情绪是自已的责任,现在发现,每个人都该为自已的情绪负责。”他说这话时,正在拒绝领导安排的额外任务,语气平静却坚定。
其实“钝感力”的核心,是相信自已值得被爱。那些需要靠讨好维持的关系,本身就脆弱得不堪一击;而真正在意你的人,会心疼你的付出,更会尊重你的拒绝。就像母亲不会因为孩子说“我不想吃青菜”而不爱他,真正的感情,从来都容得下“不”的存在。
第九节、《生活的真相:你不必对所有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