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2/3页)
海天一色丽人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凌晨的车间格外安静,只有老镗床的冷却系统在发出轻微的嗡鸣。赵卫国给零件套上防尘罩时,发现工作台的抽屉没关严,露出半截红色封皮——是那本跟着他跑遍大半个中国的老账本,最近被小敏改成了“工作室日志”,最新一页记着:“4月15日,完成核聚变零件1套,收。当他推着老镗床的微缩模型走上台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前排坐着的白发老人里,有好几个是当年机床厂的老伙计。
“有人说老手艺过时了。”他举起手里的钛合金零件,在聚光灯下泛着冷光,“可这零件,数控机床做不出来;深海探测器的耐压壳,得靠手工修型;核聚变装置的磁约束环,还得用这把老镗床。”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头敲在铁砧上,字字清晰:“手艺不会过时,会过时的是不肯琢磨的心。就像这老镗床,三十年前能做拖拉机零件,现在能做航天零件,只要你对它上心,它就永远有劲儿。”
台下突然有人喊:“赵师傅,收我当徒弟吧!”紧接着,更多人站起来,年轻的脸上都带着滚烫的光。
赵卫国看着台下涌动的人潮,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那个下午。老人躺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我这辈子,就干了镗工这一件事,值了。你要把这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干活用心的人,永远饿不着。”
“想学徒的,明天来工作室。”他对着台下深深鞠躬,中山装的下摆扫过模型镗床的导轨,“但我有个规矩:先磨三个月钻头,再学看图,最后才碰机床。受不了的,现在就可以走。”
没人走。掌声比刚才更响了,连后排的外国专家都站起来鼓掌,有人举着手机翻译他的话,弹幕在会场的大屏幕上滚动:“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工匠!”
回家的路上,李娟突然说:“卫国,我今天去给你爸上坟了,把你得的新奖章给烧了张照片。”她的声音很轻,“我跟他说,你比他有出息,把活儿干到天上去了。”
赵卫国没说话,只是握紧了妻子的手。车窗外的路灯在老捷达的引擎盖上流淌,像条金色的河。他知道,父亲一定听见了——在车间的铁屑里,在老镗床的嗡鸣里,在每个年轻人渴望学艺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