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窝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于军中的兵将哪个家中没有亲人死于蒙元屠杀之下的,而他们许多人更是为了报血海深仇才愤而应募投军,加入抗元的队伍之中。正是如此,他们才能前赴后继,不畏牺牲征战四方,誓杀鞑子。
刘因也明白南朝上下正是皆怀着‘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信念誓报国仇家恨,才能仅仅的团结在一起,上下一心将蒙元逐出江南,又北伐中原。而一旦南朝皇帝放弃仇恨,寻求与敌族和解,那么必将失去民心和军心,进而导致多年努力功亏一篑。
当前南军攻取大都在即,在这决战的时刻,南朝皇帝即便心胸广阔,能够放下国仇家恨,也绝不会因此而宽赦仇敌。何况自己的建议更像是书生意气有感而发,如空中楼阁般不切实际,无从着手实施。
刘因在阁架库枯坐良久,思索着如何才能彻底消除边患,与北地诸夷和平相处,从而实现中国一统,实现不世伟业。可想了半天,也没有立竿见影之策,彼此间的仇恨可能需要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消弭。
想到此,刘因顿感刚刚与南朝皇帝的答对太过肤浅了,缺乏长久的规划和算计,有些操之过急。但是蒙元朝廷倾覆在即,一旦南朝不改当下之策,对滞留中原的蒙古人,乃至色目人加以报复大加屠戮。而对草原持续用兵,仿照前朝实施‘减口’和封锁政策,只能加深彼此的仇恨。
刘因虽是中原大儒,但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清楚那些所谓上等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也并非皆是权贵,更多的也是平民百姓。他们同样要靠辛苦的劳作填饱肚子,而每有征战常常被签征为兵,自备战马甲胄出征,这也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为此甚至要典当物品,向斡脱人借贷。
这些生活在中原的普通蒙古人和色目人,多数已经是二代、三代,他们有自己的风俗,也渐渐也接受汉俗,学习汉语、汉字,着汉服,行止与中原汉人无异。与他为邻的蒙古平民并非皆是凶恶之徒,大家同样可以和睦相处。
许多滞留中原的蒙古人并没有参加过灭宋之战,但是当下蒙元战败,他们却成了被报复的对象,为自己先辈的残暴付出代价。刘因一路行来,见到了太多蒙古人和色目人遭到劫掠,财产被夺走,妻女被奸淫,而后被杀死。可是这些行凶之人,却往往不是侵入中原的南军兵卒,而是普通汉人百姓。可见痛恨蒙古人的并非只有江南人,也包括饱受蒙古人蹂躏的北地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