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记不记得,观音菩萨在《愣严经》中所说,他成道后的感受?”
“当然记得。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是这句话吧?”
“对,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他成道后,具备了与佛一样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定义为慈力,是带有感情的力量。第二,他成道后,有一种悲悯,就是对众生。这显然,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众生如此之苦,我有如此大的力量,为什么不去拯救他们呢?”
这段话给我的初始印象也是如此。观音菩萨被称为大慈大悲,这是充满感情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特点。慈悲,从本质上,就是一种感情。
“所以,他用百千万化身,来实践他的诺言。有念诵他句号的众生,不管在哪里,有任何痛苦,他都要前来解救。这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强大自信,更是对众生无比悲悯的感情,对不对?”
我点点头,表示认可。我还想到,那些发出伟大誓愿的菩萨们。比如药师佛的誓愿,当医治世界一切痛苦,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有心理的身体的物质的需求,这是一种何等的能力与感情?比如地藏王菩萨,发誓度尽地狱恶鬼,这是何等的勇气与胆量?
“我们要思考的是,这种能力与悲悯的感情,从哪里来的?从历史来?他们都曾经是众生?从未来来?他们相信这些众生,终究是佛?如果没有共同点,哪里来的共情?他们是已经超越的人,为什么还要来到这个世界?没有感情吗?”
“无情未必真豪杰,我承认,菩萨们,是有感情的,字面意义是慈悲。但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还没思考过。”
“其实,从佛陀悟道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就知道答案了。”万师兄好像在自说自话,并没有看着我,只是盯着天花板,仿佛世界,只有他一个清醒的人。
这个家伙,不知是装,还是他的习惯。反正,自己有一个貌似很高的观点时,就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清高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