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所未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秋风秋雨急煞人。网这天突然间狂风骤起电闪雷鸣,不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工厂的十来间土屋子又小又黑,根本不适合生产,平日的加工操作基本上都是在院子里进行。面对下起来的大雨,七八个人齐上阵,“呔”喝一声,挖坑儿埋杆扯塑料布,很快搭起了个简易棚子,顶着雨继续干。
早早晚晚一天要造出两台太阳能来,才能跟得上销安部的销售,销安部有货卖,工厂才有钱赚大家才有钱挣。小锅饭帐上拎得清,出工下力也是为自己。吃国企大锅饭出身的任有义厂长,反而为方程厂设计了一个“人人为太阳能,太阳能为人人”的好机制。
木滨蹲在院子里淋着雨,一点一点地,拾捡散落的太阳能水箱保温用的岩棉材料。从门外进来一个人,看了看也不说话,蹲在木滨身后帮着拾捡。木滨还告诉人家捡仔细点儿,这厂子的利润都是省出来的,来人嗯着也不多言语。捡完了木滨起身,才发现身后的人不是厂里的同事。
细看:我的天,竟是上海电大的同学汪永兴大哥!
汪永兴说木滨兄弟别瞪大眼了,我从国外回来了。齐博士鼓励我干太阳能,我来向你学习取经了。木滨说天降大、大哥啊,顾不得身上湿透,当即给了汪大哥一个大大的拥抱。即刻拉汪永兴到小土屋里落座。
屋外,天上的雨倾盆而下,棚子里四处滴灌,地下的积水很快淹没了脚面,浸湿了人们的鞋子。大家顶着雨泡在冰凉的水里继续做工,淋得实在不行了,就穿上雨衣或把薄膜之类的东西披在身上。
沏茶倒水。木滨和汪永兴一个讲自己做太阳能的经历,一个讲自己在国外感受资本家如何剥削人的故事,从下午一直到天黑。中间去木滨家里匆匆吃了饭,回来继续挑灯夜谈到半夜。尤其木滨,对老汪大哥的出身和他国外的经历十足地好奇,若闻天书。
民国时,汪永兴的爷爷在旧上海开办了一家纱厂,后来家道没落回到原籍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