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所未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城老巷,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一个年幼无知的孩童,演绎着一曲跨越岁月的温馨,从小爷爷就给他讲开纱厂的故事。每天早起,爷爷都会把住的巷子认真的清扫一遍。巷道内那一块块浸渍着青苔的青石板,续写着爷爷的人生沧桑。汪永兴曾经看到,爷爷将一船的木材用肩扛的方式卸下来,修葺自家已经破损的茅屋。
五十年代,在银行工作的汪大哥的父亲,因对粮食的统购统销提出质疑,被划为了右派。这样,资本家爷爷加右派父亲,高中毕业的汪永兴因坚决不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失去了上大学的资格,最后只能进了工艺品厂当了名工人。
几十年工作努力,成了一名技术顶尖的技师,把脚踩磨玉机改造成电动玉雕机,就是汪大哥在工厂的发明。
再就后来上电大,和木滨一起成为了区电大两个表彰的典型。木滨是因为成绩最好,汪永兴是因为年龄最大。汪大哥说上电大一是做给女儿看,给女儿一个上进的榜样,也是完成自己年轻时的大学梦。
电大毕业后汪永兴去国外打工,要去看一看像爷爷一样的资本家是不是真的剥削人,到底是怎样的剥削人,看看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万恶的资本家,是不是真的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倒进海里河里,看看遍地失业的穷人是不是嗷嗷待哺。
工艺品厂的效益不好几次裁员,在同年进厂的老同事们办内退回家时,四十八岁的汪永兴踏上了位于几内亚湾西岸陌生的土地。网没有到发达的欧美却到了贫穷的非洲,没见到白皮肤蓝眼睛的国外资本家,却看到了同宗同祖黄皮肤的台湾大老板。
在非洲的台湾老板生产棕榈油的食用油厂打工,刚去时大陆人和台湾人同工不同酬。同样的工作给台湾人二百美元工资,大陆人只有一百五十美元。同去的几个大陆人因不满离开了,只有他一个人留了下来。汪大哥不服气,决心要做出样子给台湾人看看,我大陆来的不但不傻大笨粗,而且比你们做得还要好。
厂里进来两台五百千瓦发电机组。没有运输设备,汪永兴自告奋勇,指挥着几十个黑人雇工,用中国最传统的牵引杠杆法,把几十吨重的发电机组运输到了指定地点。设备供应方意大利专家的调试费用很高,他又主动尝试着将发电机组安装调试成功。这两项为台湾老板节省了相当大一笔开销。
三个月下来,面对汪大哥的工作业绩,台湾老板给到了和台湾人一样的薪酬。再三个月又提拨他当了主管,一年多后成了总经理,工资涨到了六百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