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大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曹操对儒学的这种矛盾的态度,可从其急于完成统一大业的心理做出解释,即为了完成统一全国的心愿。
曹操不仅没有给儒学以重视,甚至不惜对其造成破坏,后果当然是严重的,正如顾炎武所论:“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而未足;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而有余
”。
所以在我们的历史视野中,曹操时期并非是一个儒学得意的时期,而恰是儒学在魏晋之际走向衰落的开始。
曹操对儒家思想主要分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就是接受儒家思想。
史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又云其“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陈琳在为袁绍所作檄文中更骂他是“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
这些无疑让人感到曹操是一个不学无术又放荡无节制、唯恐天下不乱者。
然而事实是否真的这样?史书又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为议郎之初即上书陈说“陈(蕃)(窦)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之事,可见曹操二十岁前不仅已身具孝亲礼让、清正廉洁的德行,出仕后亦显示出正身立朝、不畏权贵、嫉恶如仇、力匡朝政的优良品格。
也因此,即使曹操其时还很没名气,名士桥玄从他的言行中便认为他将是汉末大乱“安生民”的“命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