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陆普遍帝国及其绝唱 (第26/31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title="参见本书第五章第二节第二、三小节的相关讨论。">
大清的帝国秩序因此而进入到一种复杂的、多阶的“东西”-“南北”并行的空间结构中,这种空间结构的并行,既体现在帝国内部的秩序逻辑上,也体现在帝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如此复杂的政治空间结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预示了中国的世界历史意义,它被整合进世界之后,将作为世界整体秩序当中,海洋与大陆之间必需的中介性力量存在。<span
class="mark"
title="参见本书第六章第四、五节和第八章的相关讨论。">
<span
class="bold">3.雪域的帝国隐喻
大清对雪域的治理,在另一个层面上呈现出帝国的“政治世界”。
固始汗统治了雪域之后,即带同达赖、班禅向大清通好称藩,其和硕特汗国构成了大清治理雪域的初始框架。和硕特汗国对于雪域的军事与政治主导权,为藏族官员所忌恨,终引来准噶尔汗国将其灭掉。其时准噶尔汗国已经是草原霸主,又控制了雪域,一个蒙藏帝国俨然就要浮现出来。大清迅速出兵,经两次远征,清除了准噶尔在雪域的力量,设置了西宁办事大臣和驻藏大臣,置换掉了蒙古藩王对雪域的统治。
驻藏大臣在早期还是与达赖喇嘛共治,由噶厦政府进行具体的行政工作,到乾隆晚期再赶走廓尔喀的入侵后,依1793年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驻藏大臣的地位上升为统管西藏事务。章程里规定,驻藏大臣在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平等;在宗教上,代表皇帝通过“金瓶掣签”之制监管活佛的转世;在人事上,与达赖共同拣选行政官员;在财政上,负责管理财税,监制钱币,审核达赖、班禅的收入与开支等;军事与外交皆统于驻藏大臣之手。
帝国对于雪域高原的政治秩序输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至此差不多已达最大深度;帝国的二阶属性,由此也获得一种自觉。这在六世班禅于1779年赴承德朝觐乾隆皇帝时,朝廷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场景安排当中,有着极为微妙的呈现。<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