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远东的力量格局 (第4/17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span
class="bold">3.一战及其后的英美转捩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让列强关系彻底洗了牌,美国和日本都崛起为强国,英、法两国遭到严重削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全部崩溃;一战还带来人类在国际秩序观上的深刻变迁,即,从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
一战前的国际秩序观是由欧洲列强主导的现实主义。这种理念认为,国际秩序以国家实力为前提,脱离开实力对比的理想是没有意义的。但现实主义对实力的讨论并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它认为,和平的基础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均衡,因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目标,力量均衡将使得各国无法通过战争来实现政治目标,而只能通过大国间的和平谈判来实现。只有这样,和平才是有保障的;试图简单地通过各国间的善意来实现和平,这种和平是没有保障的,因为我们无法确认其他国家的善意是否可靠。为了确保大国之间的力量均衡以便保障和平,必要的时候便要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牺牲弱者也谈不上什么正义不正义,现实世界本来就不是理想的。<span
class="mark"
title="国际政治大师汉斯·摩根索对于现实主义的讨论,堪为经典。参见[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套国际秩序理念,保障了从拿破仑战争结束直到一战之前大约一百年的和平;期间虽然有过一些战争,但规模都不大,基本上就是调整力量均衡的。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让现实主义的逻辑说不通了。一方面,现实主义完全没能阻止一战的爆发;另一方面,一战打到后来呈现出极大的荒谬性,人们几乎都忘记了为何要打仗,只是在战争惯性下咬着牙坚持,这使源自古希腊、古希伯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和神学传统中的“正义战争论”<span
class="mark"
title="关于“正义战争论”在西方精神传统中的传承与流变,可参见[美]迈克尔·沃尔泽《正义与非正义战争——通过历史实例的道德论证》,任辉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美]理查德·塔克《战争与和平的权利——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秩序》,罗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林国华《西洋正义战争学说简述——从奥古斯丁到维多利亚》,《学术月刊》2015年第2期;等等。">
遭到巨大挑战,所有的正义性都在毫无意义的血腥厮杀当中被还原为梦呓。<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