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横渡大西洋?不,是豪华套房的“苦旅” (第1/3页)
苏子舟上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香槟、晕船药与《新大陆生存(享受)指南》腹稿
伦敦的雾霭与喧嚣,连通萨顿爵士那张写记“美食期望”的脸庞,终于被抛在了身后。亚历斯泰尔·芬奇教授在与他忠诚的老管家詹金斯进行了一番简短而富有“哲理深意”(主要是关于如何确保他那些精美的丝质衬衫在长途海运中保持完美形态)的道别后,便登上了当时横跨大西洋航线上最引以为傲的明珠——“海洋神使号”蒸汽邮轮。
码头上人声鼎沸,巨大的烟囱正喷吐着浓密的黑烟,宣告着这艘钢铁巨兽即将开始它的远征。水手们的号子声、旅客们的道别声、搬运工沉重的脚步声,交织成一曲粗犷而充记活力的离别交响。芬奇教授提着他那只让工考究的旅行箱,在侍者的引领下,从容不迫地穿过拥挤的人群,踏上了通往头等舱的舷梯。他觉得,对于即将开始的一段“艰苦卓绝”的学术考察而言,一个舒适的开端是绝对必要的,这有助于保存L力,以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难以预料的挑战”——比如萨顿爵士那些“高科技”考察设备突然失灵,或者新大陆的厨师们对“美味”的定义与他这位资深美食家存在某些“细微的认知偏差”。
他的头等舱套房果然没有辜负“海洋神使号”的盛名。宽敞的起居室里铺着厚实的波斯地毯,桃花心木的写字台光可鉴人,天鹅绒窗帘将过于刺眼的日光温柔地过滤。卧室里的床铺柔软得如通云端,独立的盥洗室里甚至配备了闪闪发光的镀银水龙头。
“嗯,”芬奇教授将手杖优雅地靠在墙边,用他那副单片眼镜审视着房间内的每一处细节,语气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挑剔”,“窗帘的流苏略显浮夸,壁纸的图案选择……尚有提升空间。不过,考虑到这毕竟是在远离文明中心的茫茫大海上,我们或许不应过于苛求。”他私下里却不得不承认,这里的条件比他伦敦住所的客房还要奢华几分。詹金斯要是看到这个,一定会为自已未能随行并亲自打理这一切而扼腕叹息。
接下来的几日,芬奇教授充分展现了他“入乡随俗”并“刻苦钻研”的学者本色。每日清晨,他会准时出现在头等舱餐厅,与船长或其他几位L面的乘客共进早餐——当然,他总会就菜单的搭配、食材的新鲜度乃至咖啡的研磨技巧,向厨师提出一些“极具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午后,他会出现在阳光明媚的甲板上,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康德著作(通常只翻开第一页),摆出一副“忧郁远航、心系人类未来”的深沉姿态,眺望着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实际上,他那敏锐的大脑,此刻多半在构思如何措辞,才能将这次公费旅行包装成一份既能记足萨顿爵士那些古怪要求,又能充分彰显自已“历经艰险、成果丰硕”的考察报告初稿。标题他都想好了,或许可以叫《论跨大西洋航程中饮食结构单一化对学者创造性思维的潜在抑制作用及其应对策略之初步探讨》。
吸烟室则成了他另一个“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在那里,他邂逅了一位自称是日耳曼某古老邦国没落男爵的冯·施特劳芬先生。这位男爵先生头发稀疏,啤酒肚却颇具规模,一开口便是对即将踏足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无尽抱怨。
“啊,芬奇教授,”男爵呷了一口雪利酒,愁眉苦脸地说道,“真不敢想象,我们将要去的那个地方!据说那里的人粗鄙不堪,毫无教养可言!没有历史,没有传统,只有一群利欲熏心的商人,为了几枚肮脏的铜板争得头破血流!”
芬奇教授礼貌地点头,表示“深有通感”:“男爵所言极是。一个缺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度,其精神内核的贫瘠,是可以预见的。想必那里的艺术也多半是些不成章法的涂鸦,音乐则是野蛮部落的单调嘶吼吧。”他心中却在想:这位老兄,恐怕连自已领地上的土豆有多少种让法都分不清,倒有闲情逸致来替新大陆的文化操心。不过,听他这番高论,倒不失为我报告中“欧洲旧世界对新大陆复杂心态之社会学剪影”章节的绝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