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句句扎心,这才明白,上师为什么如此碌亟沧晕摇U獠琶靼祝泳渖希游淖值慕萄陨希映缡ニ碌秸饫铮泄慈耍挤锤丛诮沧晕艺飧龃实囊馑肌F瞥抑矗⑵降刃模茄Хㄗ钗丶哪谌荨
“学佛是要息灭自我的存在感,世俗人则是想方设法要成就圆满的自我存在感。而自我存在感是一种错误的感觉,正因为这个错误感觉才让我们徒增了很多烦恼。这就好像学《中论》的时候所说的道理一样如果自我真实存在,就应该是恒时永存的,那么还需要不停的反复寻找自我存在感吗?我们之所以不停的充实自己,让自己感觉到自我的饱满感和存在感,就是因为从本以来自我只是一个虚妄的概念,虚妄的东西就需要我们不停的巩固与维护才行。”
当你发现“自己发心成佛”原来是一种自我欺诳的时候,你的修行就会和以前不一样了。听懂了这个道理和发现自己一直在自我覆蔽下做相似的修行,二者是不一样的。发现自我欺诳之时就是你学佛的开始。但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的修行是在为成佛而做的种种准备,不承认是在满足自我的存在感,这只能说明你离真正进入佛门还相去甚远。
接着,上师谈了烦恼的问题。这是佛教的另一个大问题。可以这样说,当年佛祖所谓修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烦恼。
“现在很多人的烦恼为什么总不能灭尽,主要原因是与自己的修行有密切的关系。你可能认识之后,没有继续去修持。上师原来给你讲过,你就已经认识证悟了本性,但过后,自己还应该每天都不间断地修。也许以前证悟的经常会显现,或者是不显现,但无论如何,只要自己的修行没有间断,我相信以后逐渐一定会成就。”
这也相当于一门深入,打破漆桶的意思。但坚持成习惯,就会有成效。
“在我们这里,有闻思者和修行者。作为闻思者按规定必须参加考试,应该以各种辩论方法来抉择,然后窍诀修行者应该经常内观自心,修行也比较重要。去年我在尼姑经堂给藏族老年尼众传讲了一些密法的修法,我当时觉得她们大多数人已经基本上认识了本性,但后来却没有继续修持。若认识本性后能继续修持,我相信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和加持,证悟本性并非十分困难。”
说到这里时,我听到他忽然冒出一句话,我听得不太明白,后来,根据录音,找木江师兄核对,才明白那句话的真实内容,那原来本是一句藏语偈语,翻译成汉语,就成如下表述证悟如虚空,无有束缚,无有疑网。
这句话虽然原话我当时没确定,但意思,上师是作了明确的解释的“心本来无有束缚也无有解脱,犹如虚空一样。我们若是证悟了如虚空那样的本性,哪里还会存在对痛苦和安乐不同的执著呢?如果证悟如虚空那样的境界,那就没有疑网,这就是本来觉性。这是显宗和密宗共同涉及的内容。”
在显宗里,到处可以看到引类的论述。得无所得,证无所证。因为实相无相。